一、气道损伤
长期使用呼吸机时,气管插管或面罩与气道黏膜持续摩擦,可致气道黏膜溃疡、出血,甚至引发气道狭窄。机械通气过程中,气道压力、导管材质等因素均与之相关,研究显示长期机械通气患者中一定比例存在气道黏膜损伤情况。
二、肺部感染
长期使用呼吸机破坏呼吸道正常防御机制,细菌易定植于呼吸道,增加肺部感染风险,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为常见并发症,多项研究表明长期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率较高。
三、呼吸机相关肺损伤
过高气道压力或潮气量等因素可引起肺泡过度膨胀或萎陷,导致呼吸机相关肺损伤,包括气压伤、容积伤等,影响肺部气体交换功能。
四、肌肉萎缩
长期卧床且依赖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骨骼肌缺乏有效运动,会逐渐发生肌肉萎缩,影响肢体功能恢复。
五、心理问题
长期处于依赖呼吸机状态,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因生活受较大限制且对疾病预后担忧。
六、代谢紊乱
长期机械通气时患者代谢状态改变,可出现高分解代谢,致蛋白质分解增加、能量消耗过多,影响机体营养状况与康复进程。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因其骨骼、气道处于发育阶段,长期使用呼吸机时气道损伤风险更高,心理受影响更显著,需更谨慎护理与干预以降低坏处。
老年患者:本身机体功能衰退,长期使用呼吸机时肺部感染、肌肉萎缩等问题更严重,需加强营养支持及呼吸康复训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