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口义齿戴上不舒服的原因
1.义齿制作方面
基托不合适:基托伸展过长或过短都可能引起不适。过长可能会刺激口腔黏膜,如在唇颊沟、舌系带等部位,导致疼痛;过短则影响义齿的固位,容易松动。基托边缘形态若与口腔黏膜不贴合,也会造成局部压力不均,产生压痛。研究表明,约30%的义齿不适问题与基托边缘有关。
咬合关系不良:如果义齿的咬合不平衡,会导致咀嚼时受力不均。可能出现个别牙早接触,使得局部承受过大咬合力,引起疼痛,长期还可能导致牙槽嵴吸收不均匀。正常咬合时,上下牙列应均匀接触,咬合力分布平衡,而咬合异常时,可能出现早接触点,这在临床检查中通过咬合纸测试等方法可发现。
人工牙排列不当:人工牙排列位置若不符合患者口腔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要求,会影响咀嚼效率和舒适度。比如,人工牙排列过于偏向唇侧或舌侧,会影响舌的活动空间,导致说话、吞咽等功能受影响,还可能引起口腔黏膜压痛。
2.患者自身口腔条件变化
牙槽嵴吸收: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老年人,牙槽嵴会发生进行性吸收。这会使义齿基托与牙槽嵴之间的贴合度下降,导致义齿松动、移位,引起不适。长期佩戴不合适的义齿也会加速牙槽嵴吸收,形成恶性循环。有研究显示,戴用全口义齿510年后,牙槽嵴吸收明显加快。
口腔黏膜变化:口腔黏膜的健康状况会随时间改变。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等,可能使口腔黏膜抵抗力下降,容易出现炎症,戴义齿时会加重不适。口腔卫生不良,滋生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引发黏膜炎症,也会导致戴义齿时疼痛。
3.适应期问题
初次佩戴全口义齿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口腔组织对新的义齿存在异物感,一般需要12周甚至更长时间来适应。在此期间,患者可能会感觉说话、咀嚼不自然,甚至有轻微疼痛和不适。但如果超过正常适应期,不适症状仍未缓解,就需要寻找其他原因。
二、解决全口义齿不舒服的方法
1.调整义齿
基托调整:对于基托过长或边缘不贴合的情况,医生可通过打磨、重衬等方法进行调整。重衬是在义齿基托组织面加上一层材料,使其与牙槽嵴贴合更紧密,增强固位。若基托过短,可能需要重新制作合适的基托。
咬合调整:利用咬合纸等工具,找出早接触点,通过磨改人工牙尖,使咬合达到平衡。一般经过多次细致调整,可改善咬合问题,提高舒适度。
人工牙调整:如果人工牙排列不当,可根据患者口腔具体情况,适当调整人工牙位置,必要时重新排列人工牙。
2.治疗口腔疾病
若因口腔黏膜炎症等疾病导致不适,需进行相应治疗。如由真菌感染引起的口腔炎,可使用抗真菌药物,如制霉菌素、氟康唑等。对于因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引起的口腔黏膜问题,在控制全身疾病的基础上,给予局部对症治疗。
3.适应训练
在适应期内,患者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先从软食开始咀嚼,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同时,要多练习说话,让口腔肌肉适应义齿的存在。可以通过朗读、唱歌等方式,加速适应过程。
三、特殊人群提示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牙槽嵴吸收更为明显,佩戴全口义齿后可能更容易出现不适。且老年人可能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义齿调整和治疗口腔疾病时,需充分考虑全身状况。例如,在使用药物治疗口腔疾病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建议老年人定期复诊,一般每36个月复查一次义齿佩戴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患有全身性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口腔黏膜的愈合和抗感染能力。这类患者在佩戴义齿前,应先将血糖控制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佩戴义齿后,更要注意口腔卫生,防止因义齿佩戴引发口腔感染,加重病情。若出现义齿不适,应及时就医,告知医生自身疾病情况,以便医生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3.儿童及青少年:一般情况下,儿童及青少年不适合佩戴全口义齿,除非是因特殊原因如先天性牙颌面发育异常等导致牙齿缺失。若佩戴,需密切观察其生长发育情况,义齿可能需要随生长发育进行调整或更换。家长要监督孩子正确佩戴和护理义齿,避免因不规范佩戴造成口腔发育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