疖、痈、丹毒和蜂窝织炎的区别主要在于它们的感染部位、症状和治疗方法等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1.感染部位:
疖: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好发于头面部、颈部和臀部。
痈:多个相邻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好发于背部和臀部。
丹毒: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好发于下肢和面部。
蜂窝织炎: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感染,好发于皮肤、肌肉和阑尾等部位。
2.症状:
疖:初起为毛囊性炎症丘疹,后逐渐增大,形成圆锥形隆起。伴有疼痛和红肿,数日后中央出现脓疱,破溃后排出脓液、脓血,炎症逐渐消退而愈合。
痈:初起为弥漫性浸润性紫红色斑,迅速向周围扩大,中央部分逐渐消退,形成多个脓栓,可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丹毒:起病急,局部出现界限清楚的片状红疹,颜色鲜红,并稍隆起,压之褪色。皮肤表面紧张炽热,迅速向四周蔓延,有烧灼样痛。伴高热、畏寒等全身症状。
蜂窝织炎:患处皮肤局部剧痛,呈弥漫性红肿,境界不清,可有显著的凹陷性水肿,初为硬块,后中央变软、破溃而形成溃疡,约2周结瘢痕而愈。可有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3.治疗方法:
疖和痈:未化脓时,可外用鱼石脂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抗生素,也可口服抗生素。已经化脓时,需切开引流。
丹毒:首选青霉素,疗程10~14天。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
蜂窝织炎:需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选择治疗方法。轻者可口服抗生素,重者需静脉输注抗生素,并同时进行切开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