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症状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中耳积液可为浆液性分泌液、黏液、浆-黏液,中耳负压、积液潴留和中耳黏膜肿胀是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病理特征。儿童多见,冬春季多发,上呼吸道感染后易出现。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听力。

听力下降:听力下降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有时孩子会对声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

耳痛:通常为轻微耳痛,可伴有耳内闭塞或闷胀感。

耳鸣:部分患儿可出现低调间歇性耳鸣,多为“噼啪”声或嗡嗡声。

摇头:当头部运动或前倾或偏向患侧时,因积液离开蜗窗,听力可暂时改善,因此患儿会出现摇头或吸引的动作。

呼吸道感染:部分患儿可因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而出现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发作,此时除了上述症状外,还可能伴有发热、咳嗽等症状。

保守治疗:如果孩子的症状较轻,可采取保守治疗,包括使用抗生素、黏液促排剂、鼻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同时注意保持鼻腔通畅,多咀嚼,以促进咽鼓管功能恢复。

鼓膜穿刺抽液:如果孩子的中耳积液较多,鼓膜穿刺抽液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鼓膜切开置管术:如果孩子的鼓膜穿刺抽液后仍有积液,或反复发生分泌性中耳炎,可考虑进行鼓膜切开置管术,以保持中耳引流通畅。

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是分泌性中耳炎的常见诱因,因此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对于预防分泌性中耳炎非常重要。

保持鼻腔通畅:擤鼻涕时应注意两侧鼻孔交替进行,避免同时按压双侧鼻孔擤鼻涕,以免增加中耳压力,导致中耳感染。

避免耳内进水:游泳或洗澡时应注意防止耳内进水,若水进入耳内,可将头向进水侧倾斜,单脚跳跃,使耳内的水流出,并用棉签轻轻擦拭。

避免长时间使用耳机:长时间使用耳机可导致耳内压力增加,影响听力,因此应避免长时间使用耳机。

定期进行耳部检查:儿童应定期进行耳部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耳部疾病。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耳部疾病,如果孩子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同时,家长应注意保持孩子的鼻腔通畅,避免耳内进水,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等,以减少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