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膀胱炎是怎么回事

慢性膀胱炎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其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如下:

1.病因:

细菌感染:主要由大肠杆菌感染引起,其他细菌如变形杆菌、克雷伯氏菌、绿脓杆菌等也可引起感染。

尿路梗阻:如前列腺增生、尿道狭窄等,可导致尿液潴留,细菌易于繁殖,增加感染的风险。

膀胱结石、异物等:刺激膀胱黏膜,导致炎症。

免疫力下降: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患有糖尿病等,使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

其他因素:如性生活频繁、不注意个人卫生、长期憋尿等。

2.症状:

尿频、尿急、尿痛:是最常见的症状,排尿次数明显增多,每次尿量较少,尿急时难以控制。

尿痛:排尿时尿道有烧灼感或疼痛。

尿失禁:严重时可能出现尿失禁。

下腹疼痛:耻骨上区有压痛,有时疼痛可放射至尿道。

其他:可能伴有乏力、低热、腰痛等症状。

3.诊断:

尿液检查:尿液中有白细胞、红细胞,有时可发现细菌。

细菌培养:对尿液进行培养,可确定感染的细菌种类。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等,可帮助排除其他泌尿系统疾病。

其他检查:如肾功能检查、膀胱镜检查等,根据病情需要选择。

4.治疗:

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多喝水,保持尿道口清洁。

药物治疗: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如头孢菌素、喹诺酮类药物等。同时可使用缓解症状的药物,如黄酮哌酯等。

病因治疗:针对引起慢性膀胱炎的病因进行治疗,如解除尿路梗阻、治疗糖尿病等。

中医治疗:中医中药可辅助治疗慢性膀胱炎,如口服三金片、八正合剂等。

其他治疗:如膀胱灌注、物理治疗等,可根据病情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慢性膀胱炎容易反复发作,治疗需要坚持足够的疗程。同时,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憋尿,及时治疗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有助于预防慢性膀胱炎的发生。如有疑问,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