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瘫在医学上被称为面瘫,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该病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性略多于女性,通常急性起病,于数小时或1~2天内达到高峰。主要表现为口角歪斜、流涎、讲话漏风、吹口哨或刷牙漏水,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部分患者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乳突部疼痛、外耳道或鼓膜出现疱疹等症状。
面瘫的常见病因包括:
感染:约40%的面瘫患者发病前曾患过中耳炎。
特发性:常因为疲劳、面部及耳后受凉、受风引起。
神经源性:脑血管病、颅内肿瘤等均可引起面瘫。
创伤性:约8.2%的面瘫患者为创伤所致。
中毒:如酒精中毒。
代谢障碍:糖尿病、维生素缺乏等。
面瘫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药物治疗:如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物、营养神经药物等。
物理治疗:如针灸、按摩、热敷等。
手术治疗:如面神经减压术等。
面瘫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病因、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时机等。部分患者可在数周或1~2个月内恢复,少数患者可能会遗留后遗症。
需要注意的是,面瘫患者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避免面部受凉,保持口腔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