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骨是哪个部位

颌骨是头部骨骼的一部分,分为上颌骨和下颌骨两部分

上颌骨:位于脸部的上部,构成了鼻腔的下壁、口腔的顶部、眼眶的底部和部分的颞下窝。它与颧骨、额骨、鼻骨、泪骨等多块骨骼相连,形状不规则,左右各一,中间通过骨缝相连。上颌骨内有上颌窦,上颌窦是鼻腔周围含气鼻窦中最大的一对,其大小、形状个体差异较大,一般男性的上颌窦比女性的稍大。上颌骨还参与面部的容貌塑造,例如支撑面部的中上部,对维持面部的正常外观有重要作用。在年龄方面,儿童时期上颌骨还在发育阶段,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发育成熟,到成年后基本定型,但仍可能因一些病理情况(如肿瘤等)发生形态改变。女性在妊娠期等特殊生理时期,由于激素变化等因素,上颌骨也可能出现一些生理性的改变,不过一般较为轻微。

下颌骨:是脸部唯一可以活动的骨骼,位于脸部的下部,呈马蹄铁形,分为下颌体和下颌支两部分。下颌体呈水平位,上缘有牙槽弓,容纳下颌牙齿;下颌支向上有两个突起,前方的称冠突,后方的称髁突,髁突与颞骨的下颌窝相关节,构成颞下颌关节,这使得下颌骨能够进行开闭口、咀嚼等运动。下颌骨的大小和形状在不同个体间差异较大,这与遗传、年龄等因素有关。儿童的下颌骨相对较小,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在青春期,下颌骨会快速生长发育,男性的下颌骨通常比女性的更宽大、粗壮,这与性激素的作用有关。例如在青春期,雄性激素分泌增加会促进下颌骨的生长发育,使其外形更具男性特征。同时,下颌骨也容易受到外伤影响,如交通事故等导致的下颌骨骨折较为常见,不同年龄阶段发生骨折的原因和骨折特点可能不同,儿童下颌骨骨折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生由于其骨骼弹性较好,骨折类型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而老年人由于骨质疏等原因,下颌骨骨折后愈合相对较慢。

颌骨在人体的咀嚼、语言等功能中起着关键作用,上颌骨与下颌骨协同工作,完成食物的咀嚼过程,同时下颌骨的运动对于发音等语言功能也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