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老是流脓怎么办

一、中耳炎老是流脓的处理方法

1.就医检查:中耳炎老是流脓应及时前往医院耳鼻喉科就诊。医生一般会进行耳内镜检查,直观查看耳道及鼓膜情况,判断鼓膜是否穿孔、中耳腔内是否有肉芽或胆脂瘤等病变。还会进行听力检查,了解听力受损程度,因为长期流脓可能影响听力。此外,可能会进行颞骨CT检查,更清晰地观察中耳、内耳的结构,排查是否存在骨质破坏等严重情况。

2.局部处理:首先是清洁耳道,医生会使用专业工具如吸引器,轻柔地清理外耳道内的脓性分泌物,保持耳道清洁、引流通畅,这有利于后续药物发挥作用及炎症的控制。对于鼓膜穿孔且中耳无肉芽、胆脂瘤等病变的情况,可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如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直接作用于中耳局部,控制炎症。

3.全身治疗:若感染严重,除局部用药外,可能还需口服或静脉使用抗生素。常用的有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克肟、头孢呋辛等,这些药物能从全身血液循环到达中耳,杀灭引起感染的细菌,控制炎症。但具体用药需依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及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来选择。

4.手术治疗:对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反复流脓,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或存在中耳胆脂瘤、肉芽等病变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鼓室成形术、乳突根治术等。鼓室成形术旨在修复鼓膜穿孔,重建听骨链,恢复听力;乳突根治术则主要用于清除中耳及乳突内的病变组织,防止病变进一步发展,减少流脓。

二、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1.耳部卫生:保持耳部清洁干燥至关重要。洗头、洗澡时,可用棉球轻轻堵住外耳道口,防止水流入耳内,加重感染。不要随意用尖锐物品如挖耳勺掏耳朵,避免损伤耳道及鼓膜,导致细菌侵入。

2.增强体质:通过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有利于身体的恢复和免疫力的提高。合理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牛奶、鸡蛋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对耳部的刺激。适度运动,如散步、慢跑等,可增强身体抵抗力,降低中耳炎发作的风险。

3.避免感冒:感冒易引发鼻腔、咽部炎症,炎症通过咽鼓管蔓延至中耳,导致中耳炎发作或加重流脓症状。平时应注意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物,在流感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若必须前往,可佩戴口罩。

三、特殊人群提示

1.儿童:儿童的咽鼓管短、平、宽,更容易患中耳炎。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耳部情况,若发现孩子有抓耳、哭闹、听力下降等表现,应及时就医。儿童用药需谨慎,务必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在护理方面,给孩子洗头、洗澡时更要注意防止水入耳。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较弱,中耳炎反复流脓可能导致听力下降更为明显,影响生活质量。同时,老年人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中耳炎时,要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以便医生综合考虑用药,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3.孕妇:孕妇用药需格外谨慎,很多药物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若孕妇中耳炎老是流脓,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权衡利弊,选择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尽量优先采用局部清洁、护理等非药物措施,如需用药,会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并密切观察孕妇及胎儿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