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颅脑MRI平扫是什么
颅脑MRI平扫即颅脑磁共振成像平扫,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原理,对颅脑进行详细检查的影像学技术。人体中的氢原子核在强磁场内受到射频脉冲激发后产生共振,当射频脉冲停止后,氢原子核将所吸收的能量释放出来,被体外的接收线圈收集并转化为电信号,再经过计算机处理后重建出颅脑的图像。
二、颅脑MRI平扫的优势
1.软组织分辨率高:能清晰分辨颅脑内的灰质、白质、神经核团等不同软组织,对脑实质病变如肿瘤、炎症、梗死等的显示优于CT。例如,对于早期脑梗死,MRI在发病数小时内即可发现异常信号,而CT往往在发病24小时后才能显示。
2.多方位成像:可进行矢状位、冠状位、轴位等多方位扫描,能从不同角度观察颅脑结构,有助于全面了解病变的位置、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3.无辐射:与CT检查不同,MRI不产生电离辐射,对人体安全,尤其适合需多次检查的患者及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
三、颅脑MRI平扫能检查出的疾病
1.肿瘤性病变:如胶质瘤、脑膜瘤、垂体瘤等。通过观察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信号特点等,有助于判断肿瘤的性质及恶性程度,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2.脑血管疾病:如脑梗死、脑出血、脑血管畸形等。对于脑梗死,MRI能早期发现病变,并区分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对于脑血管畸形,可清晰显示畸形血管的形态、范围及与周围脑组织的关系。
3.感染性疾病:如脑炎、脑脓肿等。能显示病变的部位、范围及周围脑组织的炎性反应,帮助医生明确诊断并评估病情。
4.先天性颅脑发育畸形:如胼胝体发育不全、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等,可直观地显示颅脑结构的异常发育情况。
四、检查前准备
1.去除金属物品:患者需去除身上所有金属物品,如发卡、耳环、项链、假牙、手机、钥匙等,因为金属会干扰磁场,影响图像质量,甚至可能导致设备故障或对患者造成伤害。
2.告知病史:患者应向医生详细告知自身病史,包括是否有心脏起搏器、金属植入物、幽闭恐惧症等。有心脏起搏器、某些类型的金属植入物者一般不能进行MRI检查;有幽闭恐惧症者,可提前告知医生,必要时给予适当的镇静药物。
3.对于儿童或不能配合检查的患者:可能需要在检查前给予适量的镇静剂,以确保检查顺利进行。
五、检查过程
1.患者需仰卧在检查床上,头部被固定在专门的头线圈内,以减少头部运动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2.检查过程中,MRI机器会发出较大的噪音,患者可佩戴耳塞等进行防护。同时,需保持头部静止,按照医生的指示配合呼吸等。
3.整个检查过程一般需要1530分钟左右,具体时间因检查序列和患者情况而异。
六、检查后注意事项
1.检查结束后,患者应在检查室外稍作休息,待身体状态平稳后离开。
2.如果检查前使用了镇静剂,需在有人陪同的情况下离开医院,避免发生意外。
3.检查结果一般会在数小时至12个工作日内出具,患者应及时领取结果并找医生进行解读。
七、特殊人群提示
1.儿童:由于儿童对陌生环境和噪音较为敏感,检查前家长应做好安抚工作,必要时按照医生建议使用镇静剂。同时,因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MRI无辐射的优势更为突出,可减少辐射对身体的潜在影响。
2.孕妇:MRI平扫不产生电离辐射,一般认为在孕期进行该项检查相对安全。但在孕早期(前3个月),因胎儿各器官处于分化发育阶段,如需进行MRI检查,应充分权衡利弊,并与医生充分沟通后决定。
3.老年人:部分老年人可能存在听力下降、行动不便等情况。检查前应耐心向其解释检查过程及注意事项,确保其理解配合。同时,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需给予必要的协助,如上下检查床等。
4.有幽闭恐惧症患者:检查前应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如提前给予镇静药物或选择开放型MRI设备等,以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确保检查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