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血量异常增多
正常月经出血量一般为20~60毫升,而月经血崩时出血量明显超出该范围,可在短时间内流失数百毫升甚至更多血液,表现为卫生巾或卫生棉条频繁湿透、需频繁更换,如1小时内卫生巾湿透2片及以上且厚度较厚等情况。
###二、出血持续时间延长
正常月经持续时间多为3~7天,月经血崩时出血时间超出此范畴,可能长达数天甚至数周仍淋漓不尽,远超正常月经持续的时间范围。
###三、伴随贫血表现
由于大量失血,患者可能出现头晕,表现为站立或活动时头部昏沉感;乏力,感觉全身疲倦,活动耐力明显下降;面色苍白,面色失去正常红润色泽,呈现苍白状态;严重时还可能导致心悸,即自觉心脏跳动明显,气短,活动后症状加重,如轻微活动后就出现呼吸急促等情况。
###四、其他相关症状
部分患者因失血过多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难以集中精力进行学习或工作;记忆力下降,对近期发生的事情记忆模糊等情况。同时,长期血崩还可能影响生殖系统功能,导致月经周期紊乱,出现月经提前、推迟或闭经等异常情况。
###五、不同人群的表现差异
-青春期女性:多因内分泌失调等原因引发血崩,其身体对失血的耐受程度相对较低,贫血症状可能更明显,且因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失血过多还可能影响身体正常发育,需格外关注营养补充等情况。
-育龄期女性:血崩可能与妊娠相关疾病(如流产、宫外孕等)或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妇科疾病有关,需警惕妊娠相关风险,且其生殖系统功能受影响时对后续生育可能产生影响。
-围绝经期女性:多因卵巢功能衰退,激素水平波动较大导致血崩,应警惕子宫内膜病变等严重情况,需及时就医排查,避免延误对子宫内膜癌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六、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精神压力过大等可能影响内分泌,增加血崩发生风险,且在血崩发生时会加重身体不适。有妇科手术史、患有血液系统疾病等病史的女性,更易出现血崩情况,且血崩症状可能更复杂,需要更谨慎评估和处理,例如有血液系统疾病的女性可能存在凝血功能异常,导致出血不易止住,血崩情况可能更难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