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限性肺气肿的名词解释
局限性肺气肿是肺气肿的一种类型,指的是终末细支气管远端的气腔出现异常持久的扩张,并且伴有肺泡壁和细支气管的破坏,但病变范围局限于肺的某一局部区域。
一、发病机制相关因素
年龄与性别方面:一般来说,随着年龄增长,肺部组织会逐渐出现一定程度的退变,老年人相对更易发生局限性肺气肿相关的肺部结构改变。性别方面,目前尚无确凿证据表明男女在局限性肺气肿发病上有显著差异,但长期吸烟的男性可能因烟草对肺部的损害,更易在局部肺组织出现肺气肿改变。
生活方式因素
-吸烟:吸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烟草中的焦油、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损伤气道上皮细胞,影响肺的防御和修复机制。长期吸烟的人,烟草烟雾中的化学物质会导致局部肺组织的炎症反应,使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例如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增多,而抗蛋白酶相对不足,破坏肺泡壁结构,从而引发局限性肺气肿。例如有研究发现,长期大量吸烟的人群中,局部肺组织出现肺气肿病变的概率明显高于不吸烟者。
-职业暴露:长期接触职业性粉尘及化学物质,如煤矿工人长期接触煤尘、石棉工人接触石棉等,这些粉尘和化学物质会刺激肺部,引起肺部的炎症和免疫反应,导致局部肺组织的损伤和肺气肿形成。比如长期在石棉厂工作的工人,其肺部局部可能会因为石棉纤维的刺激而出现肺气肿改变。
病史因素:既往有肺部感染病史,尤其是反复的局部肺部感染,会损伤肺组织。例如肺炎链球菌等病原体感染后,炎症会破坏肺泡壁结构,使局部肺组织的弹性减退,进而发展为局限性肺气肿。如果儿童时期有严重的肺部感染病史,也可能影响肺部正常发育,为日后局部肺气肿的发生埋下隐患。
二、病理改变特点
局限性肺气肿主要表现为局部肺组织的肺泡扩张,肺泡壁变薄、断裂,相邻肺泡融合成较大的含气囊腔。病变局限于肺的某一区域,如某一肺叶的局部、某一肺段等。显微镜下可见局部肺泡结构破坏,肺泡间隔变窄、断裂,毛细血管床减少等。
三、临床表现及相关影响
症状表现:早期局限性肺气肿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往往在体检胸部影像学检查时发现。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出现局部的咳嗽、咳痰,活动后气短等症状。如果病变范围逐渐扩大,气短症状会逐渐加重。对于儿童患者,局限性肺气肿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因为肺部功能受到影响,会导致氧气供应相对不足,影响身体各器官的正常发育。例如儿童局限性肺气肿可能表现为生长迟缓、活动耐力下降等。
影像学表现:胸部X线检查可见局部肺野透亮度增加,病变区域肺纹理相对稀疏。胸部CT检查可更清晰地显示局限性肺气肿的范围、程度,表现为局部肺组织的低密度区,肺泡结构破坏的情况等。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方法: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详细询问患者的吸烟史、职业暴露史、既往肺部病史等。胸部影像学检查是重要的诊断手段,胸部CT是诊断局限性肺气肿的重要依据,能够准确判断病变的部位、范围和严重程度。
鉴别诊断:需要与肺大疱、先天性肺囊肿等疾病相鉴别。肺大疱通常是单个或多个薄壁的含气囊腔,多位于肺尖部,而局限性肺气肿是弥漫性的肺泡扩张破坏;先天性肺囊肿一般有先天性的发育异常表现,影像学上有其特征性的囊性改变,与局限性肺气肿的肺泡扩张破坏的影像学表现不同。
五、治疗与预防原则
治疗原则:首先要避免危险因素,如戒烟、脱离职业暴露环境等。对于有症状的患者,主要是对症治疗,如存在感染时给予抗感染治疗等。如果病变局限且严重影响肺功能,在符合手术指征的情况下,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肺减容术等,但手术有一定的适应证和风险。对于儿童患者,要更加谨慎处理,优先考虑非手术的保守治疗,以保护儿童肺部正常发育为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预防原则:避免吸烟,减少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的接触,积极防治儿童时期的肺部感染等疾病,以降低局限性肺气肿的发生风险。对于有肺部基础疾病的人群,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定期进行肺部检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