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吃馒头也会患癌症? 为您揭秘食管癌的病发原因

一、饮食习惯相关因素

(一)过烫饮食

长期食用过烫的食物是食管癌的重要诱因之一。研究表明,人体的食管黏膜适宜的耐受温度在40-50℃,当进食温度超过65℃时,就有可能损伤食管黏膜。反复的损伤会使食管黏膜发生炎症、增生等病变,长期以往,就增加了食管癌的发病风险。例如,一些地区的居民有饮用滚烫奶茶、吃滚烫火锅等习惯,长期如此,食管黏膜不断受到热损伤,患食管癌的几率会显著升高。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食管黏膜更为娇嫩,更应避免食用过烫的食物,家长在喂食时需特别注意食物温度,防止对孩子食管造成损伤。

(二)腌制、霉变食物摄入

1.腌制食物:腌制食物中含有较多的亚硝酸盐,在人体胃酸等环境作用下,亚硝酸盐会转化为亚硝胺,亚硝胺是一种强致癌物质。长期大量摄入腌制食品,如咸菜、咸鱼等,会增加食管癌的发病风险。以咸菜为例,其制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亚硝酸盐,长期食用会在体内积累,对食管黏膜产生不良影响。对于女性和男性来说,都应减少腌制食物的摄入,尤其是有食管癌家族病史的人群,更要注意避免。

2.霉变食物:霉变食物中含有黄曲霉毒素等致癌物质,黄曲霉毒素的致癌性很强,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类致癌物。如果食用了霉变的馒头、谷物等,黄曲霉毒素会侵害食管黏膜,引发细胞的癌变等一系列变化。例如,霉变的馒头中黄曲霉毒素含量较高,一旦摄入,就可能对食管健康造成威胁。对于老年人,由于其身体机能下降,对霉变食物的抵御能力更弱,应更加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霉变食物。

二、其他相关因素

(一)遗传因素

如果家族中有食管癌患者,那么其他家庭成员患食管癌的风险会比普通人群高。这是因为遗传因素会使个体携带一些与食管癌发病相关的基因变异等。例如,某些基因突变可能会增加食管上皮细胞对致癌物质的敏感性等。对于有食管癌家族遗传史的人群,需要更加密切关注自己的食管健康状况,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如食管镜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病变。

(二)吸烟饮酒

1.吸烟:烟草中含有多种致癌物质,如苯并芘等。吸烟时,这些致癌物质会随着烟雾进入食管,长期刺激食管黏膜,导致食管黏膜发生病变,增加食管癌的发病几率。男性吸烟人群患食管癌的风险明显高于不吸烟人群。对于男性来说,应尽量戒烟,减少烟草对身体的危害。

2.饮酒:酒精会损伤食管黏膜,并且会促进致癌物质的吸收等。长期大量饮酒的人,食管黏膜长期受到酒精的刺激,发生炎症、增生等情况的概率增加,进而增加食管癌的发病风险。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过量饮酒都不利于食管健康,应适量饮酒甚至戒酒。

(三)食管本身的疾病

一些食管本身的疾病也可能增加食管癌的发病风险,如巴雷特食管。巴雷特食管是由于食管下端的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替代,这种柱状上皮在长期的刺激下可能发生癌变,进而引发食管癌。对于患有巴雷特食管等食管疾病的患者,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定期复查,密切监测食管的病变情况,防止病情恶化发展为食管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