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状

问题回答:

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最为常见。

心脏扩大:部分患者可出现心房或心室扩大。

心力衰竭:少数患者可出现心力衰竭。

心绞痛或心肌梗死:老年患者中较多见。

病情轻、中度患者。

甲状腺轻、中度肿大。

年龄小于20岁。

孕妇、高龄或由于其他严重疾病不适宜手术者。

手术前或I131治疗前的准备。

手术后复发且不适宜I131治疗者。

成人Graves甲亢伴甲状腺肿大Ⅱ度以上。

ATD治疗失败或过敏。

甲亢合并白细胞和(或)血小板减少或全血细胞减少。

甲亢性心脏病或甲亢伴其他病因的心脏病。

甲亢合并肝、肾功能损害。

拒绝手术或有手术禁忌证。

浸润性眼病。

中、重度甲亢,长期服药无效,或停药后复发,或不愿长期服药者。

甲状腺巨大,有压迫症状者。

胸骨后甲状腺肿伴甲亢者。

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亢者。

优先选择药物治疗。

禁用放射性碘131治疗。

手术治疗需在妊娠中期进行。

治疗目标是使血清甲状腺素水平尽快恢复正常,而不是控制TSH。

相关信息补充:

1.甲亢性心脏病:

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是甲亢性心脏病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5%~30%。其他心律失常包括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等。

心脏扩大:部分患者可出现心房或心室扩大,严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少数患者可出现心力衰竭,尤其是在老年患者中较多见。

心绞痛或心肌梗死:老年患者中较多见。

2.抗甲状腺药物:

作用机制:通过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阻止甲状腺内碘化物的氧化和酪氨酸的碘化,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常用药物:甲巯咪唑(MMI)和丙基硫氧嘧啶(PTU)。

不良反应:粒细胞减少、皮疹、肝功能损害等。

注意事项: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血常规和肝功能。

3.放射性碘131:

治疗原理:放射性碘131被甲状腺摄取后,释放出β射线,破坏甲状腺组织,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适应证:适用于病情轻、中度患者,甲状腺轻、中度肿大,年龄小于20岁,孕妇、高龄或由于其他严重疾病不适宜手术者,手术前或I131治疗前的准备,手术后复发且不适宜I131治疗者。

不良反应:放射性碘131治疗后可能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少数患者可能出现放射性甲状腺炎。

注意事项:治疗后应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尤其是孕妇和儿童。

4.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证:中、重度甲亢,长期服药无效,或停药后复发,或不愿长期服药者;甲状腺巨大,有压迫症状者;胸骨后甲状腺肿伴甲亢者;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亢者。

手术风险:手术可能导致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喉返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注意事项:手术前应停用抗甲状腺药物4~6周,使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手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和声音变化,及时发现并发症并处理。

5.妊娠期甲亢:

治疗原则:优先选择药物治疗,禁用放射性碘131治疗,手术治疗需在妊娠中期进行,治疗目标是使血清甲状腺素水平尽快恢复正常,而不是控制TSH。

药物选择:首选丙基硫氧嘧啶,因其通过胎盘的量少,对胎儿影响较小。MMI可通过胎盘,且可致胎儿畸形,应慎用。

注意事项:妊娠期甲亢患者应在妊娠20周前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应继续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并根据甲状腺功能调整剂量。抗甲状腺药物应在整个妊娠期使用,分娩后应尽快恢复正常剂量。

总之,甲亢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甲状腺药物、放射性碘131和手术治疗等,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感染,保持良好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