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艾滋病患者性接触不一定会传染
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与艾滋病患者发生无保护的性接触时,感染的风险取决于多种因素。首先是病毒载量,若艾滋病患者处于病毒载量高的阶段,通过性接触传播的概率相对较高;反之,若病毒载量得到有效控制,传播风险会降低。其次是对方的黏膜或皮肤状况,如果性接触时对方存在破损的黏膜或皮肤,感染风险也会增加。一般来说,无保护的异性性接触感染艾滋病的概率约为0.1%-1%,无保护的同性性接触感染风险相对更高,尤其是男男同性性接触,感染概率可能在1%-5%左右。
不同人群需特别注意
成年人:成年人在与艾滋病患者发生性接触后,应尽快采取暴露后预防措施,如在72小时内服用阻断药物,阻断药物一般是由两种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组成的复方制剂,通过抑制艾滋病病毒反转录酶的活性,阻止病毒复制来达到阻断感染的目的。同时,要及时到疾控中心或指定医疗机构进行艾滋病相关检测,第4周、第8周、第12周、6个月时分别检测艾滋病抗体等相关指标。
青少年:青少年处于性发育阶段,性观念相对较新,但自我保护意识往往不足。对于青少年,要加强性健康教育,让他们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避免与艾滋病患者发生无保护的性接触。如果发生了高危性接触,同样要尽快引导其进行暴露后预防和检测。
特殊病史人群:本身有性传播疾病病史的人群,其生殖系统黏膜处于受损或易感染状态,与艾滋病患者发生性接触时,感染艾滋病的风险会进一步升高。这类人群在发生高危性接触后,更要及时进行艾滋病相关检测和评估,必要时尽早启动暴露后预防措施。
总之,和艾滋病患者性接触不是一定会传染,但存在感染风险,发生高危性接触后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