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过度活动症是一种以尿急症状为特征的症候群,常伴有尿频和夜尿症状,可伴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尿动力学上可表现为逼尿肌过度活动,也可为其他形式的尿道-膀胱功能障碍。其病因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可能与逼尿肌不稳定、膀胱感觉过敏、尿道及盆底肌功能异常等有关。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行为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1.行为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调整饮水习惯,定时定量饮水,避免过度饮水;调整饮食习惯,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调整排尿习惯,定时排尿,避免憋尿;进行盆底肌训练,增强盆底肌的收缩力。
膀胱训练:定时排尿,延长排尿间隔时间,逐渐增加膀胱容量。
生物反馈治疗:通过仪器监测和反馈,帮助患者学会放松盆底肌,改善排尿功能。
2.药物治疗:
抗胆碱能药物:如托特罗定、索利那新等,可抑制膀胱平滑肌的收缩,缓解尿急症状。
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如米拉贝隆,可兴奋膀胱平滑肌的β3受体,增加膀胱容量,缓解尿急症状。
其他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镇静催眠药等,也可用于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
3.手术治疗:
膀胱扩大术:适用于严重的膀胱过度活动症,通过手术扩大膀胱容量。
尿道悬吊术:适用于严重的尿失禁患者,通过手术增强尿道括约肌的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包括症状的严重程度、病因、年龄、合并疾病等。同时,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以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