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尿路感染的定义
女性尿路感染是病原体在尿路中生长、繁殖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涉及上尿路(肾盂肾炎)和下尿路(膀胱炎、尿道炎)等部位。
女性尿路感染的病原体
主要病原体为大肠埃希菌等肠道杆菌,其他还包括葡萄球菌、克雷伯菌等。女性由于尿道短、宽且直,距离肛门较近,更容易让肠道细菌侵入尿道引发感染。
女性尿路感染的常见症状
膀胱炎: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还可能出现耻骨上区疼痛不适,部分患者可有血尿,一般全身症状不明显。
肾盂肾炎:除了有膀胱炎的尿频、尿急、尿痛症状外,还会有发热、寒战、腰痛等全身症状,体温可高达38℃-39℃甚至更高,腰痛可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腰部胀痛或酸痛。
女性尿路感染的发病机制
女性尿道解剖结构特点使其易发生感染,性生活时可将尿道口周围的细菌挤入膀胱,尤其是新婚女性性生活频繁,更容易诱发尿路感染;绝经后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和尿道黏膜变薄,局部抵抗力下降,也容易发生尿路感染;一些女性存在尿路梗阻因素,如尿路结石、膀胱出口梗阻等,会导致尿液引流不畅,细菌容易在局部繁殖引发感染。
女性尿路感染的诊断方法
尿液检查:尿常规可见白细胞、红细胞等,尿沉渣镜检白细胞>5个/高倍视野提示尿路感染;尿细菌学检查是诊断的重要依据,清洁中段尿培养菌落计数≥10⁵CFU/ml可确诊尿路感染,如临床上无症状,但两次中段尿培养菌落计数均≥10⁵CFU/ml,且为同一菌种,也可诊断为尿路感染。
影像学检查:对于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或疑似复杂性尿路感染的女性,需要进行泌尿系统超声、静脉肾盂造影等检查,以了解尿路有无畸形、结石、梗阻等解剖结构异常情况。
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措施
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每天用清水清洗外阴,勤换内裤,大便后应从前向后擦拭,避免将肛门细菌带到尿道。
多饮水:增加尿量,起到冲洗尿道的作用,每天饮水量建议在1500-2000ml以上,以保证每2-3小时排尿一次。
避免不良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憋尿,性生活后及时排尿,减少细菌在尿道停留的时间;对于绝经后女性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雌激素,增加阴道和尿道黏膜抵抗力。
控制基础疾病:如有尿路结石、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应积极治疗,尿路结石患者要根据结石情况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排出结石,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以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