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钾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摄入不足

饮食因素:正常饮食情况下,人体一般不会缺钾,但如果长期挑食、节食、食物中钾含量过低等,就会导致钾摄入不足。例如一些极端节食的人群,长期摄入食物量过少且种类单一,其中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菠菜、土豆等摄入极少,就容易引发缺钾。不同年龄人群对钾的需求有所不同,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若饮食结构不合理,更易出现钾摄入不足;老年人由于味觉减退等原因,可能会不自觉减少富含钾食物的摄取,也增加了缺钾风险。

丢失过多

胃肠道丢失:严重呕吐、腹泻、胃肠减压及肠瘘等情况会导致钾从胃肠道丢失。例如婴幼儿腹泻时,若腹泻严重且持续时间较长,大量的消化液丢失,其中含有丰富的钾,就容易引起缺钾。对于儿童来说,胃肠道功能发育尚不完善,腹泻等胃肠道疾病更易导致钾丢失;成年人若患有胃肠道疾病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也会出现钾丢失过多的情况。

肾脏丢失:肾脏是排钾的主要器官,一些肾脏疾病如急性肾衰竭多尿期、肾小管性酸中毒等可使肾脏排钾增多。此外,长期使用某些利尿剂,如呋塞米、氢氯噻嗪等,会抑制肾小管对钠、氯的重吸收,同时也会促进钾的排泄,从而导致钾丢失过多。老年人肾脏功能逐渐减退,对钾的调节能力下降,使用利尿剂等药物时更需谨慎,否则更容易出现肾脏失钾的情况。

细胞外钾向细胞内转移

碱中毒:碱中毒时,细胞外液氢离子浓度降低,细胞内氢离子向细胞外转移,同时细胞外钾离子向细胞内转移,从而导致血清钾浓度降低。例如剧烈呕吐引起代谢性碱中毒,就可能出现钾向细胞内转移而导致缺钾。不同年龄人群发生碱中毒的原因有所不同,儿童可能因严重呕吐等情况引发,老年人可能与一些慢性疾病导致的酸碱平衡紊乱相关。

应用胰岛素:胰岛素能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同时伴随钾离子进入细胞内,从而降低血钾浓度。临床上在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情况时,会使用胰岛素,若胰岛素使用剂量不当,就可能导致钾向细胞内转移而出现缺钾。儿童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治疗时,需密切监测血钾水平;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钾代谢的一些生理变化,使用胰岛素时更要注意钾的动态变化。

家族性周期性麻痹:这是一种遗传性疾病,由于基因缺陷导致肌细胞对钾的转运异常,出现细胞外钾向细胞内转移,引发发作性的低钾血症。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病,儿童期发病可能影响生长发育,需早期诊断和干预。

其他因素

大面积烧伤:大面积烧伤时,大量血浆渗出,钾也会随着血浆丢失,同时烧伤后机体的应激反应等也可能导致钾代谢紊乱,出现缺钾情况。儿童若发生大面积烧伤,由于其生理储备能力较差,缺钾可能会对其生长发育和身体恢复产生更严重的影响;成年人烧伤后也需关注钾的平衡情况。

剧烈运动:剧烈运动后大量出汗,汗液中含有一定量的钾,若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和钾,也可能导致钾丢失相对增多,出现短暂的钾代谢紊乱。不同年龄人群运动后钾的代谢情况有所不同,儿童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需合理控制,运动后要注意适当补充含钾饮品;老年人运动时更要注意循序渐进,运动后及时补水补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