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能的原因及对应处理
(一)外耳道炎
原因:
-常见于外耳道皮肤外伤后(如挖耳过深、硬物损伤等),皮肤屏障受损,细菌等病原体容易侵入引发炎症;也可能因外耳道积水(如游泳后未及时将水擦干等),利于细菌滋生导致炎症。不同年龄段人群都可能发生,尤其频繁挖耳的人群风险更高。
处理:
-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避免再次挖耳等刺激。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可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如氧氟沙星滴耳液等,但儿童使用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及使用方法。
(二)中耳炎
原因:
-儿童相对更易患中耳炎,多因上呼吸道感染时,病原体通过咽鼓管蔓延至中耳引起炎症。成人也可能因感冒等诱发。例如儿童咽鼓管短、宽且直,病原体更易侵入。
处理:
-对于儿童,要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可适当让儿童保持头部偏向患侧,利于引流。若为细菌感染,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等,但需遵医嘱,尤其儿童用药要严格按照体重等计算剂量。成人也需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给予相应的耳部局部药物或全身用药。
(三)耳疖
原因:
-外耳道软骨部毛囊受到细菌感染引起,常因挖耳损伤毛囊等导致。各年龄段均可发生,经常挖耳的人更易长耳疖。
处理:
-早期未化脓时,可局部热敷,促进炎症消退。保持外耳道清洁,避免挤压耳疖,防止感染扩散。如果疖肿成熟,需就医由医生进行处理,切勿自行挤压。
二、就医建议
如果右耳朵里面疼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听力下降、耳鸣、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一般会通过耳镜检查等明确病因。例如通过耳镜可以直接观察外耳道及鼓膜情况,判断是否有炎症、疖肿等病变。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密切观察其症状变化,因为儿童表述可能不准确,更要及时带儿童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三、日常注意事项
对于所有人:
-避免频繁挖耳,挖耳时要使用柔软的工具,如耳勺等,且力度要适中。游泳、洗头等导致外耳道进水后,可通过侧头单脚跳等方式让水流出,保持外耳道干燥。
儿童:
-家长要注意不要让儿童将小物件放入耳内,预防外耳道损伤和感染。在儿童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高发期,要密切关注儿童耳部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成人: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自身免疫力,减少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几率,从而降低中耳炎等疾病的发生风险。如果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要积极控制病情,因为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耳部感染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