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因素
温度不适:婴儿睡眠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睡眠时长。一般来说,婴儿睡眠适宜温度在22~25℃之间。温度过高时,婴儿会感觉燥热,难以安稳入睡;温度过低则会让婴儿身体不适,从而影响睡眠。例如,研究表明当室温高于28℃时,婴儿睡眠少的发生率会明显增加。
光线过强:婴儿的视觉系统还未发育完善,夜间睡眠环境光线过强会干扰其生物钟,导致睡眠减少。比如夜间开着明亮的大灯或者有强光透过窗户照射进来,都会影响婴儿的睡眠状态。
噪音干扰:婴儿对噪音比较敏感,周围环境中的嘈杂声音,如持续的说话声、电视声、门铃声等,都可能打断婴儿的睡眠,使婴儿睡眠时长减少。
生理因素
饥饿:婴儿胃容量小,消化快,如果喂养间隔时间过长,婴儿感到饥饿时就会睡眠少。尤其是新生儿,通常每隔2~3小时就需要喂养一次,若没有及时喂养,婴儿会因饥饿而频繁醒来,影响睡眠时长。
尿布不适:婴儿尿布湿了或者脏了,会让婴儿感觉不舒服,从而影响睡眠。干爽舒适的尿布是婴儿安稳睡眠的保障,当尿布潮湿时,婴儿会因为局部不适而频繁扭动身体,无法进入深度睡眠状态。
生长发育阶段:在婴儿快速生长发育时期,如猛长期,可能会出现睡眠少的情况。例如在出生后几周内的猛长期,婴儿可能会比平时更频繁地醒来,睡眠时长相对减少,但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持续几天到一周左右会自行缓解。
疾病因素
呼吸道感染:婴儿患呼吸道感染时,如感冒、鼻塞等,会因为呼吸不畅而影响睡眠。鼻塞会导致婴儿在睡眠中频繁醒来,呼吸费力,从而使睡眠时长减少。研究发现,患有呼吸道感染的婴儿睡眠少的概率比健康婴儿高出约40%。
胃肠道不适:婴儿胃肠道功能发育不完善,容易出现消化不良、肠痉挛等胃肠道不适问题。例如婴儿消化不良时,会有腹胀、腹痛等症状,导致睡眠不安稳,睡眠时长缩短。
心理因素
缺乏安全感:婴儿离开母体后对周围环境还比较陌生,缺乏安全感时会影响睡眠。比如突然更换睡眠环境、照顾者频繁更换等情况,都可能使婴儿感到不安,从而睡眠减少。婴儿在有熟悉的照顾者陪伴、处于熟悉且舒适的环境中时,更容易获得安全感,进而保证充足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