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儿便秘推拿的常用穴位及操作方法
(一)清大肠
1.穴位位置:位于食指桡侧缘,自指尖至虎口成一条直线。
2.操作方法:用拇指桡侧面从食指指尖直推至虎口,推100-300次。大肠有传导糟粕的作用,清大肠能清热导滞、通腑泻热,适用于小儿实热便秘。
(二)摩腹
1.穴位位置:腹部。
2.操作方法:以掌心着腹,做环形而有节律的抚摸,频率约每分钟120-160次,摩腹时间约5-10分钟。摩腹可以促进肠道蠕动,调节脾胃功能,对于各种类型的便秘都有一定的调理作用,尤其适合脾胃功能较弱引起的便秘。
(三)揉天枢
1.穴位位置:位于脐旁2寸处。
2.操作方法:用食指和中指指端揉天枢穴,约揉100-200次。天枢穴是大肠的募穴,揉天枢能调节大肠的气机,促进排便。
(四)按揉足三里
1.穴位位置:位于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
2.操作方法:用拇指端按揉足三里,约按揉100-200次。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按揉足三里可以健脾和胃、调中理气,有助于改善小儿脾胃功能,从而缓解便秘。
二、小儿便秘推拿的注意事项
(一)年龄因素
对于新生儿及小婴儿,推拿时手法要轻柔,力度适中。因为新生儿皮肤娇嫩,骨骼肌肉发育尚未完善,过重的手法可能会对小儿造成损伤。随着年龄增长,可逐渐增加手法力度,但也应根据小儿的耐受程度进行调整。
(二)生活方式因素
推拿的同时,要注意调整小儿的生活方式。保证小儿充足的水分摄入,年龄较小的婴儿可以适当增加母乳喂养次数,较大儿童要多喝白开水。同时,要让小儿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每天定时坐便盆,培养肠道的排便反射。另外,要保证小儿有适当的运动,如婴儿可以在家长帮助下进行翻身、踢腿等活动,较大儿童可以鼓励其多进行户外活动,如散步、跑步等,运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便。
(三)特殊人群情况
如果小儿是过敏体质,在推拿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小儿对推拿介质(如常用的滑石粉等)是否有过敏反应,如出现皮肤瘙痒、皮疹等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相关介质,并采取相应的抗过敏措施。对于患有某些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巨结肠等)的小儿,推拿只能作为辅助调理手段,不能替代正规的医疗治疗,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后进行综合治疗。
三、小儿便秘推拿的原理
从中医角度来看,小儿便秘多与脾胃功能失调、肠道传导失常有关。推拿通过刺激上述穴位,起到调节脾胃、疏通肠道气机、促进肠道蠕动的作用。清大肠可清热泻火,使肠道实热得以清除;摩腹能促进腹部气血运行,改善肠道的消化吸收和蠕动功能;揉天枢调节大肠气机,帮助糟粕排出;按揉足三里健脾和胃,从根本上改善脾胃功能,进而促进肠道正常的排便功能。现代医学认为,推拿可以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机制,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改善肠道的血液循环,从而缓解便秘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