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生理性黄疸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多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到高峰,一般在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黄疸外,宝宝一般情况良好,吃奶、睡眠、哭声等均正常。如果黄疸出现过早、程度过重、消退延迟或退而复现,需要及时就医,以下是一些治疗方法:
1.光照治疗:是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将新生儿卧于光疗箱中,双眼用黑色眼罩保护,以免损伤视网膜,会阴、肛门部用尿布遮盖,其余均裸露。用单面光或双面光照射,持续2~48小时,胆红素下降到7mg/dl以下即可停止治疗。
2.药物治疗:
苯巴比妥:能诱导肝细胞微粒体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增加葡萄糖醛酸与胆红素的结合能力,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益生菌:可以通过减少胆红素的肝肠循环,增加胆红素的排泄,从而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
3.换血治疗:
指征:①出生时胎龄<35周;②出生后48小时内胆红素浓度达到171μmol/L(10mg/dl)或每小时上升>8.5μmol/L(0.5mg/dl);③胆红素浓度已达到342μmol/L(20mg/dl);④不论血清胆红素水平高低,一旦出现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⑤早产儿或前一胎溶血严重者,当胆红素浓度>257μmol/L(15mg/dl)时也可考虑换血。
换血能有效地降低胆红素,换出已致敏的红细胞和减轻贫血,但换血需要一定的条件,且有一定的风险,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无菌。
总之,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一般不需要治疗,但需要密切观察黄疸的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同时,要加强喂养,促进胆红素的排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