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淋巴水肿是怎么回事

下肢淋巴水肿是由于人体某些部位的淋巴液回流受阻,淋巴液在皮下组织积聚,继而出现皮肤和皮下组织纤维化、脂肪硬化,后期肢体肿胀,甚至皮肤增厚、粗糙、坚如象皮,故又称为“象皮肿”。

其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1.原发性下肢淋巴水肿: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淋巴系统发育异常、发育不全或某些疾病导致的淋巴管阻塞有关。

先天性因素:可能与胚胎发育过程中某些原因导致的淋巴系统发育异常有关。

获得性因素:可能与感染(如反复发作的丹毒和丝虫感染)、恶性肿瘤(如子宫颈癌、卵巢癌等)、手术(如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腹股沟疝修补术等)、放疗、长期站立、久坐等有关。

2.继发性下肢淋巴水肿:多由其他疾病或治疗引起,常见的有:

感染:如反复发作的丹毒、足癣等,可导致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使淋巴管阻塞,进而引起下肢淋巴水肿。

肿瘤:如子宫颈癌、卵巢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可转移至腹股沟或腋窝淋巴结,导致淋巴结阻塞,进而引起下肢淋巴水肿。

其他:如丝虫病、血丝虫病等寄生虫感染,以及淋巴管炎、淋巴结结核等疾病,也可导致下肢淋巴水肿。

此外,下肢淋巴水肿还可能与遗传、个人体质等因素有关。

如果出现下肢肿胀、皮肤增厚、粗糙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的治疗。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病因等因素制定。同时,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和久坐,抬高患肢,促进淋巴液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