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
关节脱位是指组成关节的各骨的关节面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多为暴力作用所致,也可因关节病变等原因引起。
二、分类
(一)按脱位原因分类
1.创伤性脱位:由外界暴力引起,是最常见的类型,如跌倒时手掌撑地导致肩关节脱位等。
2.病理性脱位:关节本身存在病变,如关节结核、化脓性关节炎等,在轻微外力作用下发生脱位。
3.先天性脱位:胚胎发育异常导致关节先天性结构缺陷而引起脱位,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4.习惯性脱位:创伤性脱位后,关节结构被破坏,轻微外力即可导致反复脱位,常见于肩关节。
(二)按脱位程度分类
1.完全脱位:关节面完全失去对合关系。
2.半脱位:关节面部分失去对合关系。
(三)按脱位时间分类
1.新鲜脱位:脱位时间在3周以内。
2.陈旧性脱位:脱位时间超过3周。
三、病因
(一)年龄因素
儿童:骨骼和关节的发育尚未成熟,关节周围韧带相对松弛,更容易因外力发生脱位,例如儿童的肘关节容易发生桡骨头半脱位,多因大人牵拉儿童手部所致。
成年人:创伤是主要病因,如运动损伤、交通事故等导致关节脱位。
老年人:常因骨质疏松,关节退变,轻微外力即可引发脱位,例如髋关节脱位在老年人中也时有发生,多与骨质疏松导致关节稳定性下降有关。
(二)性别因素
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导致关节脱位的本质区别,但在一些特定活动中可能有差异,如男性参与剧烈运动的概率相对较高,因此因运动创伤导致关节脱位的情况可能相对多见。
(三)生活方式因素
1.运动相关:从事篮球、足球、体操等剧烈运动时,若热身不充分、运动姿势不当或受到外力碰撞,容易发生关节脱位,如篮球运动中肩部的碰撞可能导致肩关节脱位。
2.日常活动:日常生活中不恰当的姿势转换、搬运重物等也可能引起关节脱位,例如突然扭转身体搬运重物时可能导致髋关节脱位。
(四)病史因素
有既往关节脱位病史者,再次发生脱位的风险增加,因为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如韧带、关节囊等)在首次脱位后可能未完全修复,关节稳定性下降。
有关节病变病史者,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结构被破坏,容易出现病理性脱位。
四、临床表现
(一)一般表现
1.关节畸形:关节处失去正常的外形,出现明显的肿胀、变形,例如肩关节脱位时患侧肩部呈方肩畸形。
2.关节疼痛:脱位处疼痛明显,活动关节时疼痛加剧。
3.关节功能障碍:关节失去正常的活动功能,不能正常活动。
(二)特殊表现
不同关节脱位有各自的特征表现,例如:
1.肩关节脱位:方肩畸形,肩胛盂处有空虚感,上肢弹性固定于轻度外展内旋位,搭肩试验(Dugas征)阳性,即患侧手掌搭在对侧肩部时,肘部不能贴近胸壁,或肘部贴近胸壁时,手掌不能搭在对侧肩部。
2.髋关节脱位:有明显外伤史,后脱位时患肢呈屈曲、内收、内旋畸形,前脱位时患肢呈屈曲、外展、外旋畸形,中心性脱位时患肢短缩。
五、诊断
(一)体格检查
通过视诊观察关节外形、肿胀情况;触诊了解关节周围的压痛、是否有异常活动等;动诊检查关节的活动范围及活动时的感觉等。
(二)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是诊断关节脱位的常用方法,可以明确脱位的方向、程度及是否合并骨折等,例如通过肩关节X线片可清晰看到肱骨头与肩胛盂的对合关系是否正常。
2.CT检查:对于一些复杂的关节脱位,尤其是合并骨折时,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关节及骨折的情况,例如髋关节脱位合并髋臼骨折时,CT可以精准判断骨折的位置和移位情况。
3.MRI检查:有助于了解关节周围软组织(如韧带、关节囊、肌肉等)的损伤情况,对于判断是否存在软组织撕裂等有重要价值。
六、治疗原则
(一)复位
1.手法复位:是最常用的复位方法,根据不同关节脱位选择合适的复位手法,如肩关节前脱位常用Hippocrates法(足蹬法)复位。复位时需在适当的麻醉下进行,以减轻患者疼痛和肌肉痉挛,便于复位操作。
2.手术复位:对于手法复位失败、脱位合并严重骨折或有神经血管损伤等情况,需要进行手术复位,通过手术切开暴露关节,重新恢复关节面的对合关系。
(二)固定
复位后需要将关节固定在适当的位置,以促进受损软组织的修复,防止再脱位。固定时间根据脱位的部位和损伤程度而定,一般肩关节脱位固定3-4周,髋关节脱位固定6-8周等。
(三)康复治疗
在固定期间需要进行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去除固定后逐步进行关节的屈伸、旋转等功能锻炼,恢复关节的活动范围和功能,康复治疗需要在专业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七、预防措施
(一)不同人群预防要点
儿童:家长要注意避免牵拉儿童的手部,防止发生桡骨头半脱位;在儿童进行运动时,要做好防护,如佩戴护具等,减少运动创伤导致的关节脱位。
成年人:运动前要充分热身,掌握正确的运动姿势和技巧;日常生活中搬运重物时要注意姿势,避免突然扭转身体;对于有既往关节脱位病史者,要加强关节周围肌肉的锻炼,增强关节稳定性,可进行游泳、太极拳等运动来增强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
老年人:要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可通过饮食(如多吃富含钙的食物)或钙剂补充;行动时要小心,避免滑倒等意外情况,必要时使用辅助行走器具;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关节退变等问题。
(二)生活方式相关预防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不良姿势,如避免长时间伏案导致颈椎关节劳损等。
进行体育活动时选择合适的场地和装备,降低受伤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