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在家怎么中药灌肠 中药灌肠的步骤和方法

一、准备工作

1.药物准备:根据病情由医生开具合适的中药方剂,将中药煎好,一般药液量约100-200毫升,温度适宜,不宜过凉或过热,以38-41℃为宜,过凉可能引起患者不适,过热可能烫伤肠道黏膜。

2.器具准备:准备好灌肠器,如一次性灌肠袋等,还需准备肛管,一般儿童用小儿肛管,成人可根据情况选择合适规格的肛管,同时准备好卫生纸、毛巾等。

二、操作步骤

1.患者体位:患者可采取左侧卧位,双膝屈曲,暴露臀部,将臀部抬高10厘米左右,这样有利于药液保留。对于不能自行卧位的患者,需由医护人员协助摆放合适体位。

2.肛管插入:将灌肠器连接肛管,排气后,缓慢插入肛管,儿童插入深度约4-7厘米,成人插入深度约7-10厘米,插入过程中要轻柔,避免损伤肠道黏膜。

3.药液灌入:将灌肠器中的药液缓慢灌入肠道,一般要求在10-20分钟内灌完药液。灌入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果患者出现腹胀、腹痛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减慢灌入速度或停止灌入。

4.拔出肛管:药液灌完后,用卫生纸在肛门处轻轻按住,缓慢拔出肛管,然后让患者尽量保留药液一段时间,一般要求保留30分钟以上,这样有利于药物充分吸收。对于小儿患者,要注意安抚,避免其躁动导致肛管脱出等情况。

三、注意事项

1.特殊人群

-儿童:儿童在进行中药灌肠时,要更加轻柔操作肛管,密切观察其面色、表情等反应,因为儿童对不适的表达可能不明确,要防止肛管插入过深或过浅等情况。同时,要选择合适规格的肛管,避免造成肠道损伤。

-老年人:老年人肠道功能相对较弱,灌肠时要注意控制药液温度和灌入速度,温度不宜过低,灌入速度不宜过快,防止引起肠道痉挛等不适。并且要关注老年人的心肺功能等情况,因为灌肠过程中可能会对其心肺功能产生一定影响,如有不适要及时停止操作。

2.肠道情况:如果患者肠道有出血、穿孔等情况,禁止进行中药灌肠。对于肠道准备较差的患者,如腹泻患者等,要谨慎操作,防止药液不能保留或引起其他不良反应。

3.操作环境:操作环境要保持清洁、温暖,避免患者着凉。在操作前后要注意手卫生,防止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