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框架眼镜
框架眼镜是最常见的近视矫正方式,通过佩戴不同度数的光学镜片,使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以清晰视物。适用于各年龄段近视人群,佩戴方便且价格相对亲民,但存在影响外观、运动时易滑落等情况,需定期验光调整度数以保证矫正效果,青少年需每3~6个月、成年人每1年左右复查验光。
二、角膜接触镜
包括软性隐形眼镜与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软性隐形眼镜佩戴舒适,但透氧性有限;RGP透气性佳,能有效延缓青少年近视进展,尤其对中高度近视有较好矫正效果,但佩戴需严格注意眼部卫生与正确护理,避免引发眼部感染等问题,且初次佩戴需经专业验光及适配。
三、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
有研究显示,0.01%等低浓度阿托品对延缓儿童青少年近视进展具一定作用,其通过松弛睫状肌等机制发挥效果,但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因可能出现瞳孔散大、视物模糊等副作用,需关注个体差异,且低龄儿童使用需谨慎评估风险收益比。
四、视觉训练
部分视觉训练方法或设备(如多焦点接触镜、哺光仪等)对青少年近视有一定延缓进展作用,视觉训练通过特定视觉刺激改善眼部调节功能等,但需在专业机构由专业人员指导开展,并非适用于所有近视患者,需结合个体眼部情况综合评估,且儿童青少年进行视觉训练时需家长密切配合并遵循专业指导。
特殊人群提示
儿童青少年近视患者需定期至眼科检查视力、眼压等,遵循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矫正方式,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等不良生活方式;孕妇、哺乳期女性等特殊人群选择近视矫正方式时需咨询眼科医生,综合自身健康状况及近视情况评估后决策,确保安全与矫正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