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控制传染源:
管理传染源:应严格管理鼠疫病人,疑似病人,切不可与患有鼠疫的动物接触,疑似病人应单间隔离。对于肺鼠疫患者要进行严格的呼吸道隔离,医护人员给予防护。
消灭传染源:对鼠疫动物病疫区要进行严格的灭鼠灭蚤,对检出的染疫动物要彻底消灭。对动物鼠疫死者要进行焚烧或深埋处理。对实验室感染的动物也要彻底消毒消灭。
2.切断传播途径:
减少人被感染的蚤叮咬或者尽量减少暴露于肺鼠疫病人的可能性。
通过使用防护装备,如防护服装、手套和面具,来避免直接接触受感染的组织和血液。
避免与可能携带病菌的动物接触,包括但不限于鼠类、旱獭等。
勤洗手,保持个人卫生,特别是在接触动物或处理动物组织后。
3.保护易感人群:
预防接种:目前我国使用的是EV76株鼠疫菌苗,接种对象为鼠疫的高发人群,如鼠疫疫源地的居民、进入疫区的工作人员、与旱獭有接触的猎人、牧民等。预防接种可降低发病机会或减轻症状。
个人防护:在鼠疫流行地区,应避免前往疫区,如需前往,应做好个人防护,如佩戴口罩、穿长袖衣服、避免接触野生动物等。
药物预防:在接触鼠疫病人或进入疫区时,可服用四环素、磺胺嘧啶等药物进行预防。
总之,预防黑死病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同时,应加强对鼠疫的监测和防控,及时发现和处理疫情,防止疫情的扩散和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