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外耳道炎是一种需要治疗的疾病,其病因包括外耳道皮肤刺激、损伤、感染以及全身性疾病等,症状有外耳道瘙痒、疼痛、分泌物、听力下降等,治疗方法有保持外耳道清洁、避免刺激、药物治疗(抗生素、抗真菌药)、局部治疗、物理治疗或手术治疗等,预防措施包括保持耳部清洁、避免刺激、治疗全身性疾病等。
慢性外耳道炎通常不能自愈,需要进行适当的治疗。以下是关于慢性外耳道炎的一些信息:
一、病因
1.外耳道皮肤长期受到水、耵聍、过敏物质、感染等因素的刺激。
2.挖耳、游泳、中耳炎症等导致外耳道皮肤损伤,感染细菌或真菌。
3.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贫血、内分泌功能紊乱等也可能诱发慢性外耳道炎。
二、症状
1.外耳道瘙痒、疼痛,有时伴有灼热感。
2.耳道内有少量分泌物,多为黄色或棕色,有时带有异味。
3.听力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4.外耳道皮肤可能会增厚、肿胀、皲裂,甚至出现肉芽组织增生。
三、治疗方法
1.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避免水进入耳道。
2.避免频繁挖耳,以免损伤外耳道皮肤。
3.根据病因进行治疗,如有感染,需使用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
4.外耳道局部可使用药物滴耳或药膏涂敷。
5.严重者可能需要进行物理治疗或手术治疗。
四、预防措施
1.保持耳部清洁,定期清理外耳道。
2.避免长时间接触水,游泳时使用耳塞。
3.避免过度使用耳毒性药物。
4.积极治疗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等。
5.避免搔抓外耳道,以免加重病情。
总之,慢性外耳道炎需要及时治疗,否则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影响听力。如果出现外耳道瘙痒、疼痛等症状,应尽快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同时,注意耳部卫生,避免诱因,有助于预防慢性外耳道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