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一种由新型隐球菌感染脑膜和脑实质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深部真菌病,可通过呼吸道吸入孢子、创伤性皮肤接种或食入含新型隐球菌的鸽粪而感染。其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头痛、恶心、呕吐、发热、意识障碍、精神症状、颅神经受损、颈部抵抗等,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主要包括抗真菌治疗、对症治疗和并发症治疗,预防主要包括避免接触鸽粪、注意个人卫生、免疫功能低下者预防性使用抗真菌药物、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预防性治疗等。
什么是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脑膜和脑实质所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深部真菌病。新型隐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尤其是鸽粪中。其对人类有致病性,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空气中的孢子而感染,也可通过创伤性皮肤接种或食入含新型隐球菌的鸽粪而感染。
一、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病因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病原菌为新型隐球菌,其为圆形的酵母型真菌,外周有荚膜,折光性强。新型隐球菌多糖荚膜由几丁质和甘露聚糖组成,对新型隐球菌的黏附、侵袭和致病起重要作用。
二、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表现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头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可为钝痛、胀痛或跳痛,可逐渐加重。
2.恶心、呕吐:常为喷射性呕吐。
3.发热:部分患者可有低热或中度发热。
4.意识障碍:可出现嗜睡、昏睡、昏迷等。
5.精神症状:如记忆力减退、定向力障碍、幻觉、妄想等。
6.颅神经受损:可出现视力下降、复视、面瘫、听力下降、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
7.颈部抵抗:脑膜刺激征阳性。
8.其他:部分患者可出现癫痫发作、偏瘫、失语等。
三、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诊断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1.临床表现:如前所述,具有头痛、恶心、呕吐、发热、意识障碍、精神症状、颅神经受损、颈部抵抗等表现。
2.实验室检查:
(1)脑脊液检查:压力升高,白细胞数增多,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含量升高,糖和氯化物降低。墨汁涂片和培养可找到新型隐球菌。
(2)血清学检查:检测新型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有助于诊断。
3.影像学检查:头颅CT或MRI可发现脑膜强化、脑积水等改变。
四、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治疗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真菌治疗、对症治疗和并发症治疗。
1.抗真菌治疗:首选药物为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或氟康唑、伊曲康唑等唑类药物。疗程一般为6~12周。
2.对症治疗:包括降颅压、退热、止呕等。
3.并发症治疗:如脑积水可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癫痫发作者可使用抗癫痫药物。
五、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预防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预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避免接触鸽粪,尤其是鸽舍周围的灰尘。
2.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
3.免疫功能低下者,如AIDS患者,可预防性使用抗真菌药物。
4.对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应进行预防性治疗。
总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死亡或严重残疾。因此,对于高危人群,如AIDS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等,应注意预防。一旦出现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诊断、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