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是一种皮肤和黏膜出血后颜色改变的皮肤病,临床表现为出血点、紫癜和瘀斑,一般不高出皮面,仅于过敏性紫癜时可稍隆起,开始为紫红色,压不退色,以后逐渐变浅,至两周左右变黄而消退。以下是紫癜的一些常见症状和诊断方法:
1.症状:
皮肤症状:紫癜可发生于任何部位的皮肤,但常见于四肢伸侧、臀部和背部。紫癜通常为对称性分布,大小不一,可融合成片,形成瘀斑。在紫癜出现前,可能会有皮肤瘙痒、疼痛或烧灼感。
关节症状:约2/3的患者会出现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多发生于膝、踝、肘、腕等关节,一般在数日内消退,不遗留畸形。
腹部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腹部疼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可能与肠道血管炎有关。
肾脏症状:约30%-50%的患者会出现肾脏损害,表现为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等,严重者可出现肾功能衰竭。
2.诊断方法:
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发病时间、症状特点、诱因等。
体格检查:重点检查皮肤、关节、腹部等部位,注意有无紫癜、瘀斑、关节肿胀、腹部压痛等。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凝血功能、自身抗体等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因和诊断。
影像学检查:如腹部超声、CT等检查,有助于发现腹部病变。
病理检查:对于疑似紫癜性肾炎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肾活检,以明确病理类型和病变程度。
需要注意的是,紫癜的症状和诊断方法可能因病因不同而有所差异。如果怀疑自己患有紫癜,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感染,避免食用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