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没来小腹隐隐作痛是怎么回事

一、月经没来小腹隐隐作痛的原因

1.妊娠相关情况

怀孕初期,受精卵着床可能引起小腹隐隐作痛,同时月经停止。这种疼痛一般较为轻微,持续时间短。约有20%-30%的孕妇在孕早期会经历着床痛。另外,宫外孕也会导致月经推迟及腹痛,多为一侧下腹部隐痛或酸胀感,当发生破裂时,会突然出现一侧下腹部撕裂样剧痛。宫外孕发生率约为2%-3%。

对于有性生活且未采取有效避孕措施的育龄女性,应高度怀疑妊娠相关情况。可通过早早孕试纸检测尿液中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或前往医院检测血液hCG及超声检查明确诊断。

2.内分泌失调

长期精神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等因素易导致内分泌失调。如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体内雄激素水平升高,LH/FSH比值异常,可引起月经稀发甚至闭经,同时伴有小腹隐痛。PCOS在育龄女性中的发病率约为5%-10%。此外,长期的高泌乳素血症也会抑制排卵,导致月经不来,且垂体微腺瘤等病变引起泌乳素升高时,可能会压迫周围组织,引发小腹不适。

可通过检查性激素六项(睾酮、雌二醇、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泌乳素、孕酮),结合超声检查卵巢形态等明确诊断。

3.妇科疾病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膜细胞本该生长在子宫腔内,但出现在子宫体以外部位,如盆腔、卵巢等,随着月经周期变化,异位内膜出血,刺激周围组织,引起疼痛,且常伴有月经异常。其发病率在育龄女性中约为10%-15%。

盆腔炎性疾病,多由病原体感染引起,炎症刺激盆腔组织,导致小腹隐痛,还可能伴有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等症状。盆腔炎在性活跃期女性中较为常见。

卵巢囊肿蒂扭转或破裂,囊肿较大时,活动后易发生蒂扭转,引起急性腹痛,月经也可能受到影响。破裂时同样会出现突发腹痛,严重程度与破裂口大小及出血量有关。

通过妇科检查、超声、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可辅助诊断不同的妇科疾病。

4.其他因素

药物因素,如长期服用避孕药、抗精神病药物等,可能影响内分泌,导致月经紊乱及小腹不适。

过度节食减肥,身体营养摄入不足,影响激素合成,导致月经不来,且可能因胃肠功能紊乱等引起小腹隐痛。

环境改变,突然到一个新环境,气候、饮食等变化,可能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造成月经推迟及小腹不适。

心理因素,长期处于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状态下,可能干扰内分泌,引发月经异常及躯体症状。

二、治疗方法

1.针对妊娠相关情况

若为正常宫内妊娠且有生育意愿,需做好孕期保健。若为宫外孕,需根据病情选择手术治疗(如输卵管切除术、保守性手术等)或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如甲氨蝶呤。

2.内分泌失调

对于PCOS患者,可使用短效避孕药如达英35、优思明等调节月经周期,改善内分泌。高泌乳素血症患者,可使用溴隐亭降低泌乳素水平。

3.妇科疾病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解疼痛,也可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如亮丙瑞林等控制病情。盆腔炎性疾病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常用药物如头孢曲松、甲硝唑等。卵巢囊肿蒂扭转或破裂一般需手术治疗。

三、特殊人群提示

1.青春期女性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尚未完全成熟,月经周期可能不规律。若出现月经没来小腹隐痛,家长应及时关注,不要盲目认为是正常现象。建议及时就医,避免因延误诊断,导致病情加重,如盆腔炎未及时治疗可能影响今后生育。同时,要帮助青春期女性缓解学习压力,保持规律作息和健康饮食,避免过度节食减肥。

2.育龄期女性

对于有生育计划的女性,若出现月经推迟伴小腹隐痛,在排除妊娠相关情况为疾病因素导致时,应积极治疗,避免病情迁延影响受孕。治疗期间如需用药,应向医生说明备孕计划,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若已经怀孕,用药需谨慎,避免使用可能致畸的药物,如甲氨蝶呤在孕期禁用。

3.围绝经期女性

此阶段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月经紊乱较为常见。但出现月经不来小腹隐痛时,不能简单归结为绝经前表现,仍需排除子宫内膜病变等严重疾病。建议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包括妇科超声、宫颈筛查等,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及时治疗。同时,围绝经期女性情绪波动较大,应注意自我调节情绪,避免因心理因素加重躯体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