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牙齿黄的原因
1.外源性着色:日常饮食中的咖啡、茶、红酒、可乐等饮品,以及抽烟、嚼槟榔等习惯,其中的色素会附着在牙齿表面,使牙齿变黄。此外,不正确的刷牙方式,刷牙次数过少、不使用牙线等,导致食物残渣、软垢长期堆积,也会造成牙齿外源性着色。
2.内源性着色:在牙齿发育矿化期间,如服用四环素类药物,药物分子会与牙齿组织中的钙结合,形成稳定的四环素钙复合物,导致牙齿变色,常见为黄色、灰色或棕色。同时,饮用水中氟含量过高,可引起氟斑牙,牙齿表面出现白垩色或黄褐色斑块。另外,牙髓坏死等牙齿内部病变,也可能导致牙齿变色发黄。
3.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牙齿表面的牙釉质逐渐磨损,内层牙本质颜色较深,会透过变薄的牙釉质显现出来,使牙齿看起来变黄。
二、改善牙齿黄的方法
1.日常口腔护理: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至关重要。正确刷牙,每天至少早晚各刷牙一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推荐使用巴氏刷牙法,能有效清洁牙齿表面和牙缝。使用牙线,可清除牙刷难以触及的牙缝间食物残渣和软垢。定期更换牙刷,建议每34个月更换一次。还可使用含有美白成分的牙膏,如含有焦磷酸盐、水合硅石等成分的牙膏,有助于去除牙齿表面污渍,但效果相对有限。
2.专业美白治疗:
洗牙:通过超声波洁牙,利用高频振动去除牙齿表面的牙结石、牙菌斑和外源性色素,使牙齿恢复原本色泽。一般建议每年进行12次洗牙,可维护口腔健康,改善牙齿外观。
冷光美白:在牙齿表面涂抹含有过氧化氢等美白剂的凝胶,通过冷光照射加速美白剂的分解,去除牙齿深层色素,达到美白效果。这种方法效果较为显著,但可能会引起短暂的牙齿敏感。
牙齿贴面:对于严重变色或牙齿形态不佳的情况,可采用牙齿贴面修复。常见的有瓷贴面和树脂贴面,瓷贴面美观度高、生物相容性好,但价格相对较高;树脂贴面价格较为亲民,但耐磨性稍差。
3.饮食调整:减少食用易使牙齿着色的食物和饮料,如咖啡、茶、红酒等。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如橙子、柠檬、西兰花等,有助于维持牙龈健康,且部分水果的酸性可在一定程度上清洁牙齿表面。同时,食用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芹菜、苹果等,在咀嚼过程中可起到清洁牙齿的作用。
三、改善牙齿黄的药物
1.过氧化氢:常用于牙齿美白治疗,通过分解产生新生氧,氧化牙齿表面及深层的色素,达到美白效果。
2.过氧化脲:分解后产生过氧化氢,发挥美白作用,相对比较温和,刺激性较小。
四、特殊人群提示
1.儿童:儿童牙齿处于发育阶段,应避免使用具有较强刺激性的美白产品。6岁以下儿童应在家长指导下刷牙,选用儿童专用牙膏,控制牙膏用量,防止吞食。对于有四环素牙、氟斑牙等情况,应及时就医,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避免自行处理。
2.孕妇:孕期口腔环境较为敏感,不建议进行牙齿美白治疗,尤其是使用化学美白剂的方法,可能对胎儿产生潜在风险。孕妇应更加注重日常口腔清洁,可咨询医生选择适合孕期使用的口腔护理产品。若牙齿发黄严重影响生活,可在医生评估后,选择较为安全的洗牙等方式,但需告知医生怀孕情况。
3.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牙齿磨损、牙龈萎缩等问题较为常见,牙齿发黄可能是多种口腔问题的表现。老年人在进行牙齿美白治疗前,应先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评估牙齿和牙周健康状况。若存在牙周炎、龋齿等问题,需先进行治疗,再考虑美白。同时,由于老年人牙齿较为敏感,在选择美白方法时要谨慎,避免加重牙齿敏感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