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牙黄原因
1.外源性染色:长期喝茶、咖啡、抽烟等,食物或烟中的色素会附着在牙齿表面,导致牙黄。比如长期大量喝茶,茶渍易在牙面沉积。
2.内源性着色:在牙齿发育矿化期,若服用四环素类药物,药物会结合到牙组织内,使牙齿变色,呈黄色、棕色甚至灰黑色。另外,若饮用水中氟含量过高,也会导致氟斑牙,牙齿表面会有白垩色或黄褐色斑块。
3.口腔卫生不良:不按时刷牙、不使用牙线等,牙菌斑、软垢和牙结石会在牙齿表面堆积,呈现黄色。
二、改善牙黄的方法
1.日常口腔护理:
正确刷牙:使用巴氏刷牙法,每天早晚各刷牙一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确保牙齿每个面都能刷到。这样有助于清除牙菌斑和食物残渣,预防牙齿进一步变黄。
使用牙线:刷牙难以清洁牙齿邻面,使用牙线可有效清除邻面的食物残渣和软垢,减少牙菌斑形成,维护牙齿清洁。
使用漱口水:能辅助清洁口腔,抑制口腔细菌滋生。可在饭后或不方便刷牙时使用,清新口气,减少牙菌斑堆积。
2.专业美白治疗:
洗牙:通过超声波洁牙,利用超声波的高频振动击碎牙结石和牙菌斑,同时冲洗掉牙齿表面的色素沉着,使牙齿恢复原本颜色。建议每年12次洗牙,能有效改善外源性染色导致的牙黄。
冷光美白:在牙齿表面涂抹美白剂,通过冷光照射加速美白剂渗透到牙齿深层,分解牙齿内的色素,达到美白效果。该方法效果明显,但可能会引起牙齿敏感,治疗后需注意护理。
家庭美白套装:包含美白牙贴、美白凝胶等。美白牙贴含有过氧化氢等美白成分,贴合在牙齿表面发挥作用;美白凝胶配合牙套使用,相对方便,但效果可能不如专业机构治疗。使用时需按说明书操作,避免过度使用损伤牙齿。
3.饮食调整:
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苹果、胡萝卜等,这些食物在咀嚼过程中可起到一定清洁牙齿的作用,还能为口腔提供营养,维护牙齿健康。
减少深色食物摄入:像咖啡、浓茶、酱油等,减少这些食物的食用频率,可降低牙齿外源性染色几率。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牙齿处于发育阶段,应避免使用含有刺激性成分的美白产品,以防损伤牙釉质。对于外源性染色导致的牙黄,可通过加强口腔卫生护理改善,如正确刷牙、使用儿童专用牙线等。若因药物或水质问题导致内源性着色,应及时就医,听从医生建议进行处理。
2.孕妇:孕期口腔较为敏感,不建议进行牙齿美白治疗,尤其是冷光美白等侵入性操作,可能会对胎儿产生潜在风险。孕妇可通过加强日常口腔护理,如增加刷牙次数、使用温和漱口水等保持牙齿清洁,待分娩后再考虑美白治疗。
3.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牙齿可能会出现磨损、牙龈退缩等问题。若牙齿变黄,在选择美白方法时需谨慎。洗牙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但需注意操作过程中对敏感牙龈和牙根的保护。不建议老年人使用过于强力的美白产品,以免加重牙齿敏感和牙龈损伤。
4.牙齿敏感人群:冷光美白、家庭美白套装中的高浓度美白剂可能会加重牙齿敏感症状。此类人群若想改善牙黄,可先尝试通过洗牙、日常口腔护理及饮食调整等温和方式,如效果不佳,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脱敏牙膏一段时间后,再考虑低浓度美白产品,并密切关注牙齿敏感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