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牙齿黄的原因
1.外源性着色:日常饮食中的咖啡、茶、可乐、红酒等饮品,以及吸烟、嚼槟榔等习惯,其中的色素会逐渐附着在牙齿表面,导致牙齿发黄。
2.内源性着色:在牙齿发育期间,如母亲在孕期或儿童8岁前使用了四环素类药物,药物分子会与牙齿中的钙结合,形成稳定的四环素钙复合物,使牙齿变色。另外,若饮用水中氟含量过高,也可能引起氟斑牙,导致牙齿呈现黄色、褐色斑块。
3.增龄性变化:随着年龄增长,牙齿表面的牙釉质逐渐磨损,内层的牙本质颜色较深,透过变薄的牙釉质就会使牙齿看起来发黄。
4.口腔卫生不良:不按时刷牙、刷牙方法不正确等,食物残渣、软垢、牙菌斑等在牙齿表面堆积,久而久之会使牙齿发黄。
二、改善牙齿黄的方法
1.日常口腔护理
正确刷牙:每天至少刷牙两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使用巴氏刷牙法,将牙刷与牙齿呈45度角,刷毛指向牙龈,水平颤动并拂刷牙齿各个面,可有效清洁牙齿表面的污垢。
使用牙线:牙线能清洁牙齿邻面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建议每天使用一次。
漱口水辅助:饭后或不方便刷牙时,使用含有杀菌成分的漱口水,能减少口腔内细菌滋生,但漱口水不能替代刷牙。
2.专业洁牙
超声波洗牙:通过超声波的高频振动,去除牙齿表面的牙结石、牙菌斑和色素沉着,恢复牙齿原本的颜色。一般建议每年进行12次。
喷砂洁牙:利用高压气流将特制的喷砂粉喷到牙齿表面,去除牙齿表面的色素和软垢,尤其适用于外源性着色严重的牙齿。
3.牙齿美白
家庭美白:使用美白牙膏,部分美白牙膏添加了特殊摩擦剂或化学物质,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牙齿表面污渍。还有美白牙贴,其主要成分是过氧化氢或过氧化脲,通过与牙齿表面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来美白牙齿,但使用时需按说明书操作,且不宜频繁使用。
医院美白:冷光美白,在牙齿表面涂抹含有过氧化氢的美白剂,通过特殊冷光照射,加速美白剂与牙齿色素的反应,达到美白效果,效果通常能维持12年。还有诊室美白凝胶,医生将高浓度美白凝胶直接涂抹在牙齿上,进行一定时间的处理,美白效果显著。
4.药物治疗:对于内源性着色导致的牙齿黄,可使用如过氧化氢、过氧化脲等药物进行美白治疗,一般通过专业医生将药物放置于牙套内佩戴进行治疗。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8岁以下儿童,牙齿处于发育阶段,应避免使用四环素类药物,防止牙齿内源性着色。同时,儿童刷牙时家长应监督指导,确保刷牙方法正确。儿童牙齿美白需谨慎,一般不建议自行使用美白产品,如需专业美白,应在医生评估后进行。
2.孕妇:孕期口腔卫生更需重视,但应避免使用美白牙贴等含有化学物质的产品,以免对胎儿产生潜在影响。可通过加强日常口腔护理,如增加刷牙次数、使用孕妇专用漱口水等保持口腔清洁。
3.老年人:由于增龄性变化,老年人牙齿发黄较为常见。同时,老年人可能存在牙齿敏感、牙龈退缩等问题,在选择美白方法时,应优先考虑温和的方式,如日常口腔护理及专业洁牙,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美白产品,以免加重牙齿敏感症状。
四、不同因素人群应对建议
1.年龄:年轻人若因外源性着色导致牙齿黄,可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及专业洁牙等方法解决;儿童注重预防,避免内源性着色;老年人因牙齿敏感等因素,美白方式要温和。
2.性别:女性可能更关注牙齿美观,在选择美白方法时应注意产品安全性及副作用;男性若有吸烟、喝咖啡等习惯导致牙齿黄,需先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再结合美白措施。
3.生活方式:对于有吸烟、嚼槟榔等不良习惯人群,首先要戒除这些习惯,再进行牙齿美白及日常护理。常喝易着色饮品人群,可使用吸管减少色素与牙齿接触,喝完后及时漱口。
4.病史:有牙齿敏感病史人群,在美白前需告知医生,选择合适的美白方式,避免加重敏感。有牙周炎等口腔疾病患者,应先治疗疾病,待病情稳定后再考虑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