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黄怎么办

一、牙齿黄的原因

1.外源性着色:日常饮食中的咖啡、茶、红酒、可乐等带色素的饮料,以及抽烟等习惯,会使牙齿表面逐渐附着色素,导致牙齿发黄。例如,长期喝咖啡的人群,牙齿表面容易形成褐色或黑色的色素沉着。

2.内源性着色:在牙齿发育矿化期间,如服用四环素类药物,药物会结合到牙本质中,使牙齿变色,呈黄色、灰色或棕色。另外,饮用含氟量过高的水,也可能引起氟斑牙,表现为牙齿表面有白垩色或黄褐色斑块。

3.牙齿增龄性变化:随着年龄增长,牙齿表面的牙釉质会逐渐磨损,内层淡黄色的牙本质颜色会透过变薄的牙釉质显现出来,导致牙齿看起来越来越黄。

二、改善牙齿黄的方法

1.家庭美白方法

刷牙:选择含有美白成分(如过氧化物、羟基磷灰石等)的牙膏,能帮助去除牙齿表面的污垢和部分色素,长期坚持使用可一定程度改善牙齿色泽。但刷牙只能清洁牙齿表面,对深层着色效果有限。

使用牙粉:牙粉颗粒较细,摩擦性相对较强,可更有效地去除牙齿表面的污垢和色素,使牙齿看起来更洁白。然而,过度使用可能损伤牙釉质,建议每周使用不超过23次。

美白牙贴:主要成分是过氧化氢或尿素过氧化物,通过与牙齿表面接触,分解色素,达到美白效果。使用时需按照说明书正确操作,一般每天使用12次,每次1530分钟,连续使用12周。但部分人使用后可能出现牙齿敏感。

2.专业美白方法

洗牙:通过超声波洁牙机,利用高频振动去除牙齿表面的牙结石、牙菌斑和色素,使牙齿恢复原本颜色。一般建议每年洗牙12次,可有效改善外源性着色导致的牙齿黄。洗牙过程可能会有轻微不适,洗牙后牙齿可能会短暂敏感。

冷光美白:在牙齿表面涂抹含过氧化氢的美白剂,然后用冷光照射,加速美白剂中过氧化氢的分解,从而渗透到牙齿深层,氧化分解色素。冷光美白效果显著,一次治疗可使牙齿提高28个色阶。但治疗后牙齿可能会出现敏感,需避免食用过冷过热食物。

牙齿贴面:对于严重变色或牙齿形态不佳的情况,可考虑牙齿贴面。通过磨除牙齿表面少量牙体组织,粘贴一层薄的瓷片或树脂材料,改善牙齿颜色和外观。瓷贴面美观度高、耐用性好,但费用相对较高,且磨除的牙体组织不可再生。

3.药物

过氧化氢:常用于美白产品中,分解产生的活性氧可氧化牙齿色素。

过氧化脲:能缓慢释放过氧化氢,起到美白牙齿的作用。

三、不同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牙齿处于发育阶段,应避免使用美白效果过强的产品,如美白牙贴、牙粉等,以免损伤牙釉质。对于外源性着色,可通过正确刷牙和定期口腔检查来预防。若因氟斑牙等内源性问题导致牙齿黄,应及时就医,由医生评估是否需要干预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2.孕妇:孕期体内激素变化可能影响口腔健康,此时牙齿发黄多因口腔卫生不良或饮食习惯改变。应避免使用药物美白,以防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可通过加强口腔清洁,如使用软毛牙刷、饭后漱口等方式改善。

3.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牙齿磨耗、牙龈退缩等问题常见,牙齿发黄可能伴有牙齿敏感。在选择美白方法时,要谨慎考虑自身牙齿状况,如洗牙频率不宜过高,避免过度刺激敏感的牙根。美白产品的使用需咨询医生,确保安全。

4.特殊病史人群:有牙周炎、牙髓炎等口腔疾病患者,应先治疗疾病,待病情稳定后再考虑牙齿美白。患有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且正在服药的人群,使用美白产品或进行美白治疗前,需告知医生病史和用药情况,避免药物相互作用或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