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牙齿黄的原因
1.外源性染色:日常饮食中的咖啡、茶、红酒、可乐等带色素的饮品,以及抽烟等习惯,色素会逐渐附着在牙齿表面,导致牙齿发黄。此外,长期不注意口腔卫生,牙菌斑、牙结石堆积,也会使牙齿外观变黄。
2.内源性染色:在牙齿发育过程中,若受到某些因素影响,如服用四环素类药物,药物会与牙齿硬组织结合,导致牙齿变色,这种变色多为黄色、棕色甚至更深的颜色。同时,过量饮用含氟量高的水,可能引起氟斑牙,牙齿表面出现白垩色或黄褐色斑块。
3.增龄性变化:随着年龄增长,牙齿表面的牙釉质逐渐磨损,内层的牙本质颜色较深,会透过变薄的牙釉质显现出来,使牙齿看起来发黄。
二、解决牙齿黄的方法
1.家庭美白方法
刷牙:选择具有美白功效的牙膏,通过牙膏中的摩擦剂去除牙齿表面的污渍。每天早晚正确刷牙,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可一定程度改善牙齿外观。但要注意,刷牙力度不宜过大,以免损伤牙釉质。
牙贴:美白牙贴含有过氧化氢等成分,能在一定时间内与牙齿表面污渍发生反应,达到美白效果。使用时需按照说明书操作,避免频繁使用损伤牙齿。
2.专业美白方法
洗牙:通过超声波洗牙,利用高频振动去除牙齿表面的牙结石、牙菌斑和外源性色素,使牙齿恢复原本颜色。一般建议每年进行12次洗牙,但洗牙后牙齿可能会出现短暂敏感。
冷光美白:在牙齿表面涂抹含过氧化氢的美白剂,再通过冷光照射加速美白剂与牙齿色素的反应,能快速美白牙齿。但冷光美白可能会引起牙齿敏感,美白效果维持时间有限,需定期进行。
皓齿美白:同样利用美白剂和特殊光照,相对冷光美白对牙齿刺激较小,美白效果也较为显著。
3.修复美白方法
烤瓷牙:适用于牙齿严重变色且其他美白方法效果不佳的情况。通过磨除部分牙齿,制作烤瓷牙冠套在牙齿上,改变牙齿颜色和外观。但烤瓷牙对牙齿损伤较大,且费用较高。
瓷贴面:在牙齿表面粘贴一层薄的瓷片,可有效遮盖牙齿颜色,对牙齿损伤相对较小,但费用也较高,且需定期维护。
三、治疗药物
1.过氧化氢:常用于美白牙贴、冷光美白等美白产品和治疗中,分解产生的活性氧可与牙齿色素反应,达到美白目的。
2.过氧化脲:也具有氧化作用,在一些家用美白产品中较为常见,可缓慢释放活性氧,逐渐美白牙齿。
四、特殊人群提示
1.儿童:儿童牙齿处于发育阶段,应避免使用美白药物和进行专业美白治疗,以免损伤牙齿发育。要注重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减少色素性食物和饮料的摄入。
2.孕妇:孕期由于体内激素变化,牙龈可能更敏感。此时应避免使用美白药物和进行有创的美白治疗。可通过加强口腔清洁,如使用孕妇专用牙膏、牙线等,维持牙齿清洁。
3.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牙齿可能出现磨损、牙龈萎缩等问题。美白治疗可能会加重牙齿敏感,需谨慎选择。若选择美白方法,应在医生评估后进行,且美白后要注意牙齿护理,可使用抗敏感牙膏。
4.患有口腔疾病者:如牙龈炎、牙周炎患者,应先治疗口腔疾病,待炎症控制后再考虑美白。否则,美白过程可能加重炎症,影响治疗效果。
五、不同因素影响及应对
1.年龄
年轻人:新陈代谢快,若因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牙齿黄,可尝试家庭美白方法或定期洗牙改善。但要注意,年轻人牙齿活力强,美白过程中可能对刺激更敏感,需控制美白强度。
老年人:因增龄性变化牙齿发黄,美白时需考虑牙齿和牙周状况,优先选择温和的美白方式,如使用美白牙膏等,避免对脆弱的牙齿和牙龈造成损伤。
2.性别
女性:可能更注重牙齿美观,美白需求相对较高。但在孕期和经期等特殊时期,应避免美白治疗。日常可通过饮食调整,如减少咖啡、茶的摄入,同时注意口腔清洁,维持牙齿美白。
男性:抽烟、饮酒等习惯可能较多,更易因外源性染色导致牙齿黄。应尽量戒烟限酒,加强口腔清洁,定期洗牙,改善牙齿外观。
3.生活方式
饮食:常吃色素性食物和饮料人群,应注意饮用后及时漱口,减少色素附着。可适当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柠檬等,有助于维持口腔健康。
口腔卫生习惯:不按时刷牙、不使用牙线人群,易出现牙菌斑、牙结石堆积。需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定期使用牙线的好习惯,保持口腔清洁。
4.病史
有四环素牙、氟斑牙病史者,普通美白方法效果可能有限,需在医生评估后选择合适的修复美白方法,如瓷贴面、烤瓷牙等。
有牙齿敏感病史者,美白治疗前需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情况选择对牙齿刺激小的美白方式,美白后可使用抗敏感牙膏缓解敏感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