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常人的肚脐眼通常不臭
肚脐眼,即肚脐,是胎儿出生后,脐带脱落后留下的疤痕。正常情况下,肚脐眼处于相对清洁、干燥的状态,并无臭味。人体的皮肤具有新陈代谢功能,会不断有角质细胞脱落,肚脐部位也不例外。但正常的新陈代谢产生的少量皮屑等物质,在没有外界因素干扰时,不会积聚产生异味。而且,肚脐周围的皮肤和身体其他部位皮肤一样,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能够通过皮肤表面的油脂、汗液等分泌物,以及皮肤表面的微生物群落维持相对稳定、清洁的环境,因此一般不会出现臭味。
二、肚脐眼发臭的常见原因
1.清洁不当:若长期不清洁肚脐,污垢就会在肚脐内积聚。汗水、灰尘、皮屑等混合在一起,时间一长就容易滋生细菌,细菌分解这些污垢后会产生臭味。比如一些人日常清洁身体时,因担心肚脐清洁会引发不适,长期不清理肚脐,就可能导致这种情况。
2.局部感染:肚脐部位皮肤破损后,细菌容易侵入引发感染,常见的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感染后会出现炎症反应,表现为红肿、疼痛,同时伴有分泌物增多,这些分泌物在细菌作用下可产生臭味。例如,搔抓肚脐致皮肤破损,或者因外伤导致肚脐皮肤受损,就为细菌入侵创造了条件。
3.脐尿管瘘:这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先天性疾病,因脐尿管未完全闭合,导致尿液从肚脐部位渗出。尿液本身带有一定气味,加上细菌滋生,会使肚脐眼出现明显臭味。不过,这种情况一般在新生儿期就可能有所表现,但也有少数成年人才发现。
4.脐肠瘘:同样属于先天性异常,是肚脐与肠道之间存在异常通道,肠道内的气体、粪便等可通过此通道从肚脐排出,从而产生恶臭味。
三、应对肚脐眼发臭的措施
1.清洁护理:若因清洁不当导致发臭,需正确清洁肚脐。用温水沾湿毛巾或棉签,轻轻擦拭肚脐,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肚脐皮肤。清洁后用干净的毛巾擦干肚脐,保持其干燥。日常洗澡时,可顺带清洁肚脐,但不要过度用力搓洗。
2.治疗感染:对于局部感染引起的臭味,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外用药物,如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若感染严重,可能还需要口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克洛等,但具体用药需由医生根据感染情况判断决定。
3.手术治疗:脐尿管瘘和脐肠瘘一般需要通过手术进行修复,切除未闭合的脐尿管或异常通道,以解决根本问题。
四、不同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皮肤娇嫩,清洁肚脐时更要格外小心,避免损伤皮肤引发感染。家长在给孩子洗澡清洁肚脐时,动作要轻柔,若发现孩子肚脐有异味、红肿等异常,应及时就医,不可自行随意用药。因为儿童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全,不当用药可能带来不良影响。
2.孕妇:孕妇身体较为特殊,在清洁肚脐时要注意姿势,避免因过度弯腰等动作对腹部造成压迫。若肚脐出现异味等情况,不要自行使用药物,应及时咨询医生,因为孕期用药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需在医生指导下采取安全合适的处理方法。
3.老年人:老年人皮肤代谢功能下降,皮肤抵抗力也相对较弱。若发现肚脐发臭,在清洁护理时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同时,老年人可能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糖尿病患者皮肤感染后更难愈合,所以若有肚脐感染情况,应及时就医,积极控制感染,防止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