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尿酸高的原因
1.饮食因素:高嘌呤食物摄入过多是常见原因。如动物内脏(肝脏、肾脏等)、海鲜(贝类、虾蟹等)、肉汤等含有大量嘌呤,人体摄入后,经代谢会产生尿酸。过量饮酒,尤其是啤酒,也会影响尿酸排泄,导致尿酸升高。这是因为酒精在体内代谢时会使乳酸生成增加,而乳酸与尿酸在肾脏排泄时相互竞争,从而抑制尿酸排出。不同性别和生活方式对饮食摄入影响不同,男性可能因社交应酬等原因饮酒及摄入高嘌呤食物更多;而一些特殊生活方式人群,如偏好特定高嘌呤食物的人群,尿酸升高风险也更高。
2.代谢因素:某些疾病会影响尿酸代谢。如肾脏疾病,肾脏是尿酸排泄的主要器官,当肾功能受损时,尿酸排泄减少,会导致血尿酸升高。常见的慢性肾小球肾炎、肾衰竭等疾病都可能引发这种情况。此外,一些内分泌及代谢紊乱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等,也会干扰尿酸的正常代谢,使尿酸水平异常。不同年龄段人群代谢特点不同,老年人因器官功能衰退,肾脏排泄尿酸能力下降,更易出现尿酸高;而青少年若患有上述相关疾病,同样会影响尿酸代谢。有相关病史人群,如长期肾脏疾病患者,尿酸高风险更高。
3.遗传因素:部分人尿酸高与遗传密切相关。某些基因突变会影响尿酸生成或排泄相关的酶的活性,导致尿酸代谢异常。如果家族中有高尿酸血症或痛风患者,个体遗传到相关致病基因的概率增加,患尿酸高的风险也显著上升。遗传因素不受年龄、性别等过多影响,但遗传因素存在时,结合其他不良因素,如不良饮食生活习惯,会加速尿酸升高。
4.药物因素:某些药物会干扰尿酸的排泄或增加尿酸生成。如噻嗪类利尿剂(氢氯噻嗪等),在治疗高血压等疾病时,会使尿酸排泄减少;小剂量阿司匹林也会抑制尿酸排泄;还有一些抗肿瘤药物,在治疗过程中会使细胞内核酸大量分解,导致尿酸生成增多。不同病史人群因用药差异,使用上述药物可能增加尿酸高风险,老年人因常患多种疾病需联合用药,接触这些药物机会更多,尿酸升高风险也相对更高。
二、尿酸高的治疗
1.生活方式调整:对于尿酸高人群,无论是否用药,生活方式调整都是基础。首先是饮食控制,减少高嘌呤食物摄入,增加蔬菜水果摄入,蔬菜水果多为碱性食物,可碱化尿液,利于尿酸排泄。控制体重,肥胖是尿酸高的危险因素之一,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减轻体重,有助于降低尿酸水平。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因为精神压力过大可能影响尿酸代谢。运动方面,选择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避免剧烈运动,剧烈运动后体内乳酸堆积,会抑制尿酸排泄。不同年龄段运动强度和方式有差异,老年人适合较缓和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年轻人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当强度运动。不同性别运动选择也有不同,女性可选择瑜伽等运动。
2.药物治疗:
别嘌醇: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减少尿酸生成,适用于尿酸生成过多型患者。但使用时需注意可能的不良反应,如皮疹、过敏等。不同年龄段使用时要关注个体耐受性差异,老年人使用时需警惕不良反应。
非布司他:也是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作用更具选择性,相比别嘌醇,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同样,不同年龄段和病史人群使用时要综合评估,有肝脏疾病等病史人群使用需谨慎。
苯溴马隆:属于促尿酸排泄药,可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增加尿酸排泄。使用时要注意多饮水,碱化尿液,以防止尿酸在尿路形成结石。有尿路结石病史人群使用需严格评估,不同年龄段使用时关注肾功能情况。
3.定期监测:尿酸高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监测肾功能、尿常规等指标,以评估药物对肾脏的影响及有无尿酸盐结晶等情况。不同年龄段、病史人群监测频率有差异,老年人、有肾脏疾病等病史人群监测应更频繁。
三、特殊人群提示
1.老年人:老年人器官功能衰退,肾脏排泄尿酸能力下降,且常患多种疾病需联合用药,更易出现尿酸高。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药物不良反应,因老年人对药物耐受性较差。选择药物时,起始剂量宜小,逐渐调整剂量,同时定期监测肝肾功能、血尿酸等指标。生活方式调整方面,运动强度要适中,避免过度运动导致跌倒等意外。饮食上,既要控制高嘌呤食物摄入,又要保证营养均衡,因为老年人营养需求有其特殊性。
2.儿童和青少年:儿童和青少年尿酸高相对少见,但某些遗传性疾病、肥胖等因素也可能导致。治疗上应优先采用生活方式调整,避免过早使用药物,因为药物可能对生长发育产生潜在影响。家长要关注孩子的饮食结构,引导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减少高糖饮料、快餐等高嘌呤及高热量食物摄入,增加运动。定期体检,监测尿酸等指标,若尿酸持续升高,需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谨慎评估是否需要药物治疗。
3.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孕期和哺乳期女性身体处于特殊生理状态。孕期尿酸高可能与孕期激素变化、肾脏负担加重等有关。此时一般不建议使用降尿酸药物,以免影响胎儿发育。主要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如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同时控制高嘌呤食物摄入。适量运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劳累。哺乳期同样如此,若必须使用药物,需暂停哺乳,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婴儿影响最小的治疗方案。
4.患有其他疾病人群:如患有肾脏疾病的尿酸高患者,治疗时要充分考虑药物对肾脏的进一步损害。选择药物需谨慎,如使用促尿酸排泄药物时,要评估肾脏功能,防止因尿酸排泄增加加重肾脏负担。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肾功能,有利于尿酸控制。有心血管疾病等病史人群,尿酸高会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在控制尿酸同时,要综合管理心血管危险因素,如控制血压、血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