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常人的肚脐眼通常不臭。肚脐眼,即肚脐,是胎儿出生后,脐带脱落后留下的疤痕。正常情况下,肚脐处于相对清洁、干燥的状态,不会产生臭味。这是因为人体皮肤具有一定的自洁功能,正常新陈代谢产生的皮屑等物质一般不会在肚脐处大量积聚并引发异味。而且,肚脐周围皮肤的皮脂腺和汗腺分泌相对稳定,只要日常保持清洁,不会出现异常气味。
1.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正常人的肚脐眼可能会发臭:
清洁不当:若长时间不清理肚脐,皮肤新陈代谢产生的污垢,如脱落的表皮细胞、皮脂腺分泌的油脂、灰尘等会在肚脐内积聚。这些物质混合后,容易滋生细菌,细菌分解这些污垢就会产生臭味。例如,部分人因担心清理肚脐会引发不适,长期不进行清洁,肚脐就可能逐渐出现异味。
局部感染:肚脐部位皮肤破损后,细菌容易侵入,引发感染,如脐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是常见的致病菌。感染后,肚脐局部可能出现红肿、疼痛、渗液,渗液与污垢混合,会产生臭味。比如,有的人在抠挠肚脐后,导致皮肤破损,进而引发感染,出现肚脐眼发臭的情况。
脐尿管瘘:这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先天性疾病,患者肚脐与膀胱之间的脐尿管未完全闭合,导致尿液从肚脐处渗出。尿液本身有一定气味,加上肚脐处的污垢,就会使肚脐眼发臭。这种情况相对罕见,但一旦出现,需要及时就医诊断治疗。
二、针对肚脐眼发臭的处理方法:
1.清洁护理:对于因清洁不当导致的肚脐眼发臭,可先用温水沾湿干净的棉签,轻轻擦拭肚脐,将污垢清理出来。注意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肚脐处的皮肤。清洁后,用干净的毛巾或纸巾擦干肚脐,保持其干燥。
2.药物治疗:若肚脐眼发臭是由脐炎引起,可使用碘伏进行局部消毒,之后涂抹莫匹罗星软膏、红霉素软膏等抗生素药膏,以抑制细菌生长,减轻炎症。
3.就医治疗:如果肚脐眼发臭伴有发热、肚脐周围红肿范围扩大、渗液增多等严重症状,或者怀疑是脐尿管瘘等疾病,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医生一般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等,必要时还会进行超声等影像学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如手术治疗脐尿管瘘等。
三、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的皮肤较为娇嫩,家长在给儿童清理肚脐时,动作一定要轻柔,避免损伤皮肤引发感染。若发现儿童肚脐眼有异味,应仔细观察肚脐局部有无红肿、渗液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不要让儿童自行抠挠肚脐,可通过讲故事等方式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皮肤的修复能力减弱。若出现肚脐眼发臭,在进行清洁护理时,要注意水温适宜,避免过冷或过热刺激皮肤。如果自身行动不便,可寻求家人帮助进行肚脐清洁。同时,老年人可能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若患有糖尿病,一旦肚脐发生感染,可能病情进展较快,需更加关注,及时就医。
3.特殊生活方式人群:对于经常进行户外运动、出汗较多的人,由于汗液容易积聚在肚脐,增加细菌滋生的机会,应更加注意肚脐的清洁,运动后及时洗澡,清洁肚脐。而对于肥胖人群,因肚脐深陷,污垢更易积聚,清洁时需更加仔细,可适当借助工具如棉签等,确保清理到位。
4.病史人群:既往有肚脐感染病史的人,要更加注重肚脐的日常护理,保持清洁干燥,防止再次感染。若曾患有脐尿管瘘等疾病并接受过手术治疗,应定期复查,观察肚脐情况,如有异常及时与医生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