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临终三天的表现

一、循环系统表现

临终三天老人循环系统功能逐渐衰退,常表现为血压进行性下降,收缩压可低于90mmHg,脉搏细弱且频率不规则,可能低于60次/分钟。皮肤呈现苍白、湿冷状态,甚至出现发绀现象,这是由于外周血液循环灌注不足所致,反映心脏泵血功能显著减弱,循证医学研究表明此时心脏输出量大幅降低是导致此类表现的关键机制。

二、呼吸系统表现

呼吸方面会出现明显改变,呼吸频率可能变得浅快或逐渐变慢、不规则,部分老人可出现点头呼吸,即呼吸时头部随呼吸上下起伏,这是呼吸中枢功能严重衰竭的表现;也可能出现潮式呼吸,表现为呼吸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浅慢,随之出现一段呼吸暂停后,又重复上述周期性呼吸,这与呼吸中枢的调节功能紊乱相关,大量临床研究证实潮式呼吸等异常呼吸模式常出现在临终阶段。

三、神经系统表现

神经系统功能逐步恶化,老人意识状态从嗜睡状态逐渐进展为昏迷,对周围环境刺激的反应明显减弱。瞳孔可能出现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的情况,这是因为颅内压变化及神经传导功能障碍,循证医学显示临终时神经系统的这些改变是多部位神经结构功能受损的综合结果,涉及大脑皮层、脑干等多个神经中枢的功能衰退。

四、消化系统表现

胃肠蠕动显著减弱,老人食欲严重减退,甚至完全丧失进食欲望。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多为胃内容物的反流,这是由于胃肠动力不足、消化液分泌减少等原因。排便排尿功能也会出现障碍,表现为排便困难、尿失禁或尿潴留等,是胃肠及泌尿系统平滑肌张力下降、神经调控功能失调所致,有大量临床观察数据支持临终时消化系统的这些典型改变。

五、肌肉骨骼表现

肌肉张力逐渐下降,老人肢体软弱无力,活动能力大幅减退,可能无法自主翻身、坐立等。肌肉松弛可导致姿势异常,比如肢体呈现自然下垂且无自主活动的状态,这是因为神经对肌肉的支配功能减弱,肌纤维收缩能力下降,相关研究指出临终阶段肌肉系统的退行性变化是多种生理功能衰退的外在体现。

六、感官表现

视觉方面逐渐减退,老人可能视物模糊、视野缩小。而听觉相对保留时间较长,部分老人可能出现幻听现象,感觉听到不存在的声音,这与临终时中枢神经系统对感官信号处理紊乱有关,临床观察发现这是临终阶段常见的感官异常表现,与脑部神经递质及神经通路的改变密切相关。

特殊人群(老人)温馨提示:家人及医护人员需密切关注老人上述表现的变化,提供舒适的环境,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注意呼吸通畅,必要时协助进行呼吸支持等非药物干预措施,最大程度提升老人临终阶段的舒适度,充分体现人文关怀,所有操作均需基于循证的舒适优先原则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