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确电解质紊乱类型及评估
1.通过血液生化检查确定具体电解质紊乱类型,如血清钠、钾、钙、镁等水平及异常值,例如血清钠<135mmol/L为低钠血症、>145mmol/L为高钠血症;血清钾<3.5mmol/L为低钾血症、>5.5mmol/L为高钾血症等,准确评估是恢复基础。
二、针对性补充与调节
(1)低钠血症恢复
1.轻度低钠血症可通过饮食增加含钠食物摄入(如适量咸味食物),但需注意适量;中重度低钠血症需静脉补充氯化钠溶液,补充速度遵循医疗规范,避免过快纠正引发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等并发症。
(2)低钾血症恢复
1.饮食增加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橙子、菠菜等);严重低钾血症需静脉补充氯化钾等钾制剂,补充中密切监测血钾及心电图,防止快速补钾致心律失常。
(3)高钾血症恢复
1.限制钾摄入,避免食用高钾食物(如坚果、部分水果干);使用钙剂(拮抗钾对心肌毒性)、胰岛素联合葡萄糖(促钾入细胞)等降钾,严重时需透析清除过多钾。
(4)低钙血症恢复
1.饮食增加富含钙食物(如奶制品、豆制品);严重低钙血症静脉补充葡萄糖酸钙等,补充时控速并监测血钙及反应,防钙剂外渗致组织坏死。
(5)高钙血症恢复
1.减少钙摄入,避免大量饮用牛奶等;治疗原发病(如肿瘤相关高钙血症行抗肿瘤治疗),严重时通过输液稀释血钙、用利尿剂降血钙。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
1.儿童电解质紊乱恢复需谨慎,低钠血症补钠速度宜缓慢,防影响脑功能;低钾血症饮食选适合儿童口味含钾食物,静脉补钾严控速度浓度,避对心脏等器官不良影响。
(2)老年人
1.老年人电解质紊乱恢复要监测肾功能,避免补充不当加重肾负担;低钠血症补钠逐步进行,防血钠波动致头晕、跌倒等。
(3)妊娠期女性
1.妊娠期女性电解质紊乱恢复需考虑对胎儿影响,补钾选对胎儿无不良影响方式,低钠血症补钠遵循安全原则,避过度补充影响胎儿内环境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