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晨起运动
晨起空腹状态下运动,身体会优先利用脂肪作为能量来源来供能,有助于提高脂肪代谢效率。但需注意,部分人群(如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偏低者)晨起运动可能引发低血糖,此类人群晨起运动前可适当摄入少量碳水化合物(如半根香蕉)以预防低血糖发生。儿童青少年晨起运动需选择低强度活动,避免因空腹运动导致能量不足影响生长发育。
二、餐后运动
餐后1-2小时进行适度运动(如散步)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加快食物消化吸收,减少脂肪在体内的堆积。但刚进餐后不宜立即进行剧烈运动,因剧烈运动可能导致血液分流,影响胃肠道消化功能。老年人餐后运动应选择慢走等温和方式,避免因胃肠供血不足引发不适。
三、傍晚运动
傍晚时分人体体温处于较高水平,肌肉柔韧性和关节灵活性较好,更适合进行中高强度运动(如慢跑、游泳等),此时运动能更有效地消耗热量。但傍晚运动前仍需充分热身,降低运动损伤风险。对于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人群,傍晚运动强度需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避免过度运动加重心脏负担。儿童青少年傍晚运动可选择球类运动等,但要注意运动时间不宜过长,防止疲劳影响次日学习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