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立即脱离接触
当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应立刻脱去被污染的衣物,迅速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局部至少15分钟。流动清水能及时稀释浓硫酸,减少其对皮肤的进一步损伤。对于儿童,由于皮肤更娇嫩,冲洗时间应适当延长;对于老年人,要注意冲洗时的力度和温度,避免因冲洗不当造成二次伤害。
二、中和处理
弱碱性溶液中和:在充分冲洗后,可使用弱碱性溶液如3%-5%的碳酸氢钠溶液湿敷或冲洗,以中和残留的硫酸。但要注意,对于儿童和老年人,操作需轻柔,避免刺激加重。碳酸氢钠与硫酸发生中和反应,能进一步减轻硫酸对皮肤的化学损伤。
三、评估损伤程度并就医
轻度损伤:若皮肤仅出现轻度红肿、疼痛,经上述处理后,应密切观察皮肤变化,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感染。儿童皮肤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仍需谨慎护理;老年人皮肤修复较慢,更要注意预防感染。
中度及重度损伤:如果皮肤出现水疱、破溃、焦痂等情况,应立即送往医院就诊。因为浓硫酸可能造成较深的组织损伤,中度及重度损伤可能累及真皮甚至更深层组织,需要专业医生进行进一步的清创、换药等处理。在送往医院途中,要持续保持局部的清洁,避免损伤加重。
四、后续护理与观察
保持局部清洁:到达医院经过初步处理后,患者需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局部护理,定期换药,保持创面清洁,防止感染。儿童在护理过程中要避免其抓挠创面;老年人要注意自身的基础疾病对创面恢复的影响,如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以利于创面愈合。
观察全身情况:浓硫酸溅到皮肤后,除了局部损伤,还需注意是否有全身中毒症状,如呼吸困难、头晕、恶心等。因为浓硫酸的吸收可能引起全身毒性反应,所以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全身情况,儿童和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相对较弱,更要加强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