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子宫前置
子宫前置即前置胎盘,是指妊娠28周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其位置低于胎先露部。
分类
-完全性前置胎盘:宫颈内口全部被胎盘组织覆盖。
-部分性前置胎盘:宫颈内口部分被胎盘组织覆盖。
-边缘性前置胎盘: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边缘到达宫颈内口但未覆盖宫颈内口。
影响因素及相关情况:多次流产、刮宫、剖宫产等宫腔操作史,可损伤子宫内膜,使子宫蜕膜血管形成不良,胎盘为摄取足够营养面积扩大,延伸至子宫下段,增加前置胎盘发生风险;高龄产妇(年龄≥35岁)、多产妇等也可能与之相关。在妊娠中晚期可能出现无诱因、无痛性反复阴道流血,出血严重时可导致孕妇休克,胎儿也可能因缺氧等出现窘迫甚至死亡等情况。不同年龄、孕次的女性发生前置胎盘的风险不同,高龄、多孕次女性风险相对更高。生活方式方面,有宫腔操作史的女性需注意术后恢复等。
二、子宫后位
子宫后位是子宫的一种位置,包括子宫后倾和子宫后屈。正常子宫位置可为前倾位或平位,子宫后位多为正常生理现象,部分可能由某些病理因素引起。
生理性子宫后位:部分女性子宫天生处于后位,但一般不影响正常的月经、生育等功能,很多女性可能终身未察觉子宫后位。
病理性子宫后位:由盆腔炎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导致子宫与周围组织粘连,从而使子宫位置改变为后位。例如子宫内膜异位症时,异位的内膜组织可能累及子宫附件等,引起子宫与周围组织粘连,导致子宫后位。不同年龄女性都可能出现,若因疾病导致的子宫后位,不同年龄女性处理方式可能因疾病严重程度等有所不同,年轻女性若因较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子宫后位,可根据具体病情采取相应治疗;而年龄较大女性可能需综合考虑生育需求等情况来选择治疗方案。生活方式方面,有盆腔炎症等相关疾病风险的女性,需注意个人卫生等,减少盆腔炎症发生风险,从而降低病理性子宫后位的发生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