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能的原因及相关分析
(一)阴虱感染
1.年龄与性别因素:各年龄段女性均可发生,但青春期后性活跃人群相对更易出现。阴虱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衣物等间接传播。
2.症状表现:阴虱寄生在阴毛部位,以吸食血液为生,会引起局部剧烈瘙痒,瘙痒程度往往较严重,可感觉像有东西在阴毛间蠕动,局部皮肤可能出现红斑、丘疹等,搔抓后可能有抓痕、血痂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阴虱或虱卵。
(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1.年龄与生活方式因素:多见于育龄女性,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妊娠、糖尿病患者、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以及接受大量雌激素治疗者易患。阴道内菌群失调,假丝酵母菌大量繁殖引发炎症。
2.症状表现:主要症状为外阴阴道瘙痒,瘙痒程度轻重不一,部分患者会感觉阴毛部位也有瘙痒,还可伴有阴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通常呈白色稠厚,呈凝乳状或豆腐渣样,还可出现外阴灼热痛、性交痛及排尿痛等。妇科检查可见外阴红斑、水肿,常伴有抓痕,阴道黏膜红肿,小阴唇内侧及阴道黏膜附有白色块状物。
(三)局部皮肤湿疹
1.年龄与生活方式因素:任何年龄女性均可发生,过敏体质者更易出现。长期穿紧身不透气的内裤、会阴部多汗、局部潮湿、接触过敏原(如卫生巾、化纤内裤等)等都可能诱发。
2.症状表现:外阴皮肤湿疹可累及阴毛部位,表现为局部皮肤瘙痒,急性期可出现红斑、丘疹、水疱,搔抓后糜烂、渗出;慢性期皮肤增厚、粗糙、苔藓样变等,瘙痒呈阵发性,夜间加重。
二、就医建议及检查
(一)就医科室选择
可前往妇科就诊,若考虑皮肤问题也可前往皮肤科就诊。
(二)相关检查
1.体格检查:医生会观察阴毛部位皮肤黏膜情况,查看有无阴虱、皮疹、红斑等。
2.实验室检查
-阴虱感染时,可在阴毛处找到阴虱或虱卵。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时,阴道分泌物涂片镜检可发现假丝酵母菌芽孢和菌丝。
-外阴皮肤湿疹一般通过临床表现结合病史等综合判断,必要时可做斑贴试验等查找过敏原。
三、应对措施
(一)阴虱感染
1.一般措施:剃除阴毛,以破坏阴虱的生存环境,然后将剃下的阴毛焚烧,更换内裤,并将换下的内裤用开水烫洗消毒。
2.药物治疗:可外用林旦乳膏等药物,但需注意药物的使用禁忌及可能的不良反应,孕妇及哺乳期女性等特殊人群需谨慎使用。
(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1.一般措施: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糖;停用广谱抗生素、雌激素等药物。保持外阴清洁干燥,穿棉质宽松内裤,避免搔抓外阴。
2.药物治疗:可局部应用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制剂、咪康唑制剂等,对于不能耐受局部用药或病情较严重者可口服氟康唑等药物,但需注意药物的适应证、禁忌证及可能的不良反应。
(三)外阴皮肤湿疹
1.一般措施:避免接触过敏原,如更换卫生巾品牌、选择纯棉内裤等;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避免搔抓、热水烫洗等刺激。
2.药物治疗:急性期无渗出时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渗出多时可用3%硼酸溶液湿敷;亚急性期可外用氧化锌油等;慢性期可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如氢化可的松软膏等,但需注意糖皮质激素软膏的使用疗程及可能的局部不良反应,儿童等特殊人群使用需谨慎。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孕妇
1.若孕妇出现下面毛里痒的情况,就医时需告知医生怀孕情况。对于阴虱感染,剃除阴毛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皮肤,药物选择需格外谨慎,应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
2.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孕妇,局部用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无影响的抗真菌药物,口服药物一般禁用。
3.外阴皮肤湿疹的孕妇,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可优先选择温和的外用药物缓解症状,同时注意保持会阴部舒适的环境。
(二)儿童
儿童出现下面毛里痒的情况较少见,若发生多考虑是否有异物刺激等情况。需及时就医,医生会仔细检查,避免盲目用药,以儿童的舒适度为首要考虑,优先采用非药物的安全措施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