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雀斑
特征:是一种常见于面部的褐色点状色素沉着斑,多在儿童期出现,常随年龄增长数目增多,好发于曝光部位,尤其是面部,典型表现为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小黑点,直径一般在1-2毫米左右,颜色为淡褐色至深褐色。
成因:主要与遗传因素有关,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此外,紫外线照射可促使雀斑的发生和加重,长期日晒会使表皮基底层黑素细胞合成更多黑素,导致雀斑颜色加深、数目增多。
人群影响:任何人群都可能发生,儿童期开始出现,女性相对男性可能更易受遗传等因素影响而发生雀斑,长期户外工作、不注意防晒的人群雀斑出现的几率和严重程度可能更高。
二、黑痣(色素痣)
特征:由痣细胞组成的良性新生物,可分为交界痣、混合痣和皮内痣等。交界痣一般为扁平或稍高起的斑疹或丘疹,颜色多为棕色、黑色;混合痣可有部分隆起于皮肤表面;皮内痣通常是半球形隆起的丘疹或结节。大小不一,小的几毫米,大的可达到数厘米。
成因:痣细胞是由神经嵴前体细胞演化而来的,其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以及后天的紫外线照射、激素水平变化等有关,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痣细胞就已存在,出生后或后天逐渐显现。
人群影响:几乎所有人都可能有黑痣,不同年龄阶段均可出现,儿童期可能开始出现新的黑痣,青春期由于激素变化可能导致原有黑痣稍有变化,女性在孕期等激素水平波动时期黑痣也可能有一定变化,长期紫外线暴露的人群黑痣出现的风险可能增加。
三、脂溢性角化病
特征:又称为老年斑,多见于中老年人,好发于面部、手背、胸背部等部位,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的斑块,颜色可为淡褐色、深褐色至黑色,表面粗糙,有时有油腻性鳞屑,大小不等,一般直径数毫米至1厘米左右,随着年龄增长,数目可能逐渐增多。
成因:确切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皮肤老化、遗传因素、紫外线照射等有关,皮肤老化是重要因素,随着年龄增加,皮肤新陈代谢减缓,细胞功能下降,容易出现脂溢性角化病,紫外线照射可加速皮肤老化,促进脂溢性角化病的发生。
人群影响: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发病几率逐渐升高,男性和女性发病几率无显著差异,但长期户外工作、年龄较大的人群更易罹患脂溢性角化病。
四、晒斑
特征:是皮肤长时间暴露于紫外线照射下引起的损伤性和光毒性反应导致的色素沉着斑,表现为面部、颈部、手臂等曝光部位出现的黑色或褐色的小斑点,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与雀斑有些相似,但晒斑可能颜色更深,面积相对较大。
成因:主要是紫外线中的中波紫外线(UVB)和长波紫外线(UVA)照射皮肤后,刺激皮肤中的黑素细胞产生过多黑素,沉积在皮肤中形成晒斑,长时间在日光下活动且未采取有效防晒措施的人容易出现晒斑。
人群影响:任何人群在长时间紫外线暴露且未防晒时都可能出现晒斑,儿童皮肤较娇嫩,长时间日晒更容易出现晒斑且可能对皮肤造成更明显损伤,成年人中户外工作者、爱好户外运动且不注意防晒的人是晒斑的高发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