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小 矮小症,骨龄比实际年龄小

矮小症是指儿童的身高低于同性别、同年龄、同种族儿童平均身高的2个标准差(-2SD,标准线称SD),每年生长速度低于5厘米者。以下是矮小症和骨龄比实际年龄小的相关信息:

1.原因:

生长激素缺乏或分泌不足,导致身高不能正常生长。

家族性矮小,父母身高较矮,孩子也可能矮小。

宫内发育迟缓,出生时体重和身高较低,导致后期生长缓慢。

性早熟,女孩8岁前、男孩9岁前出现第二性征发育,会导致骨骺提前闭合,影响最终身高。

其他疾病,如特纳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等,也可能导致矮小症。

2.影响:

矮小症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导致自卑、抑郁等情绪问题。

矮小症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未来职业选择,一些职业对身高有要求。

矮小症可能会增加孩子成年后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

3.诊断:

身高测量:孩子的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的第3百分位数或两个标准差以下。

骨龄评估:通过X光检查左手掌、腕骨,评估骨龄是否落后于实际年龄。

生长激素激发试验:判断孩子的生长激素分泌是否正常。

其他检查:如甲状腺功能、染色体检查等,以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矮小的原因。

4.治疗:

病因治疗:根据矮小症的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如补充生长激素、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等。

营养均衡:保证孩子摄入足够的营养,包括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

适量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有助于身高增长。

合理睡眠: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质量,有助于生长激素的分泌。

需要注意的是,矮小症的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明确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家长也应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