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急性共同性斜视

急性共同性斜视是一种由于支配眼球运动的神经核、神经以及眼外肌本身发生病变,引起的双眼单视功能障碍疾病。其主要症状表现为:

1.复视:看任何物体都呈双影。

2.眩晕:有时可伴有恶心、呕吐。

3.眼球运动受限:向各方向转动的范围减小或出现斜视。

4.瞳孔改变:对光反射及调节反射异常。

其病因较为复杂,常见的有:

1.支配眼球运动的神经核、神经以及眼外肌本身发生病变。

2.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3.眼外肌的直接损伤。

4.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

5.炎症,如脑膜炎。

6.中毒,如铅中毒。

7.血管性疾病,如脑梗死。

8.肿瘤,如颅内肿瘤。

9.其他,如外伤、脑炎、脑积水等。

急性共同性斜视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相关的辅助检查,如:

1.视力检查:包括远视力和近视力。

2.屈光检查:包括散瞳验光和屈光矫正。

3.眼外肌功能检查:包括遮盖-去遮盖试验、三棱镜试验、同视机检查等。

4.眼球运动检查:包括眼球各方向的运动范围和速度。

5.头部及眼部CT或MRI检查:用于排除颅内病变。

急性共同性斜视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病因治疗: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控制糖尿病、治疗炎症、解除中毒等。

2.药物治疗:使用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等药物。

3.手术治疗:对于斜视度数较大、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4.康复治疗:包括屈光矫正、视功能训练等。

需要注意的是,急性共同性斜视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方案,同时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