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脚丫,医学上称为足癣,是一种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以下是关于烂脚丫的一些常见问题和解答:
烂脚丫主要由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皮肤癣菌感染引起。此外,长期穿着密闭不透气的鞋子、足部多汗、皮肤屏障受损等因素也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烂脚丫的症状包括:
脚趾间起水疱、脱皮或皮肤发白湿软,也可出现糜烂或皮肤增厚、粗糙、开裂,并可蔓延至足跖及边缘,剧痒。
可因搔抓而继发细菌感染,引起局部化脓、红肿、疼痛,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甚至形成小腿丹毒及蜂窝组织炎等继发感染。
治疗烂脚丫的方法包括:
外用药物:可选择抗真菌药膏,如克霉唑乳膏、酮康唑乳膏等,每天涂抹2-3次,持续使用4-6周。
口服药物:如果外用药物效果不佳,或症状严重,医生可能会建议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
注意事项:在治疗期间,应保持足部清洁干燥,勤换袜子,鞋子要通风透气。避免与他人共用拖鞋、浴巾等物品,以防交叉感染。
预防烂脚丫的方法包括:
保持足部清洁干燥,每天洗脚,勤换袜子。
避免穿密闭不透气的鞋子,选择透气的鞋子。
不与他人共用洗脚盆、拖鞋等物品。
注意足部卫生,避免足部受伤。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以便获得更专业的治疗。此外,使用药物治疗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