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疮是寒冷刺激导致末梢部位出现的局限性、淤血性、炎症性皮肤病
多为肢体末端皮肤发凉和(或)呈持续均匀的青紫色,发痒、水疱、破溃等
身体长期暴露于寒冷、潮湿的环境中,导致组织缺氧,引起细胞损伤
内服药物、外用药物以及中医治疗
金牌医生
内侧中
冻疮是最常见的一种皮肤病。
冻疮是因寒冷、高湿环境致皮肤紫红、麻木刺痛,或局部肌肤坏死,严重者可致全身冻僵。
冻伤或皮肤坏死导致血管收缩,使得末梢血循环差从而引发炎症。
易发生在身体末梢部位或暴露部位,如手指、手背、耳廓、鼻尖等处。
皮损表现为局限淤血性、暗紫红色隆起的水肿性红斑或结节,通过按压褪色,境界清楚,严重时皮损表面可有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
各年龄均可发生。
多见于儿童、青年女性或末梢血液循环不良者。
按冻疮损伤程度分为:
Ⅰ度(红斑性冻疮)
皮肤浅层冻疮,局部皮肤发白,继而红肿,可有局部发痒、刺痛、感觉异常等。
Ⅱ度(水疱性冻疮)
皮肤全层冻疮,损伤达皮肤深层,局部红肿明显,可出现水疱,内有血清样或血性液体,疼痛剧烈,数日内水疱干枯。
2~3周内形成黑色干痂,脱落后创面愈合。
Ⅲ度(坏死性冻疮)
皮肤和皮下组织冻疮。
损伤达皮肤深层、皮下组织或肌肉骨骼。
多在伤后3~7天出现水疱,损伤部位呈紫黑色,周围组织水肿,疼痛明显,肢体活动受限。
约7天后出现干性坏疽,感觉和功能完全丧失,创面愈合慢。
2~3周后,冻伤坏死组织与正常组织分离,常留下瘢痕与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