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疮是寒冷刺激导致末梢部位出现的局限性、淤血性、炎症性皮肤病
多为肢体末端皮肤发凉和(或)呈持续均匀的青紫色,发痒、水疱、破溃等
身体长期暴露于寒冷、潮湿的环境中,导致组织缺氧,引起细胞损伤
内服药物、外用药物以及中医治疗
金牌医生
内侧中
有温度低、湿度高的环境诱因。
有低温环境下停留较长时间的病史。
气候转暖后可好转或自愈,来年易反复。
肢端暴露部位,如手指、手背、耳廓、鼻尖等处出现的红斑、水疱和(或)溃疡,伴有瘙痒、疼痛。
在显微镜下观察手指甲局部的微循环情况,可以帮助诊断。
有助于冻疮与其他皮肤疾病的鉴别。
冻疮病理检查,表皮、真皮乳头明显水肿,表皮内可出现角化不良细胞和坏死的角质形成细胞;真皮血管收缩,周围有单核细胞浸润,另有特殊的脉管壁呈“蓬松状”水肿等改变。
有助寻找诱因,进行疾病鉴别。
全血细胞计数(血常规)。
自身抗体检查
抗核抗体。
抗SSA抗体。
根据寒冷季节发病,皮损的特征性分布及皮疹特点,不难诊断。需与冻疮样结节病、寒冷性多形红斑、干燥综合征、冷球蛋白血症、肢端发绀症等疾病鉴别。
好发季节
冻疮:好发于春冬季。
多形红斑:好发于春秋季。
好发部位
冻疮:躯干四肢末端及耳部、面部。
多形红斑:好发于躯干四肢末端,常扩散至躯干。
临床表现
冻疮:水肿性紫红色斑片,瘙痒明显,遇热加剧。
多形红斑:虹膜状或异形红斑,轻症患病人群无自觉症状或微痒,严重的情况下会伴有疼痛、灼烧感。
预后
冻疮:季节更换气候转暖后可自愈,来年容易复发。
多形红斑:轻症患病人群天气回暖后可自愈,但容易反复发作;严重情况下若未积极治疗,可危及生命。
好发部位
冻疮:躯干四肢末端及耳部、面部。
肢端发绀症:足趾、手指。
临床表现
冻疮:皮肤红斑、水肿、水疱,伴瘙痒、疼痛。
肢端发绀症:皮肤持久发绀、发凉、皮温降低。一般无皮肤水疱、破溃。
预后
冻疮:季节更换气候转暖后可自愈,来年容易复发。
皮肤发绀症:天气热时症状可减轻,但不能完全恢复正常。